返回

5.少年时:理想与平行线

首页
晚上上完课后我照例在篝火边做笔记,帐篷里的油灯亮度也算凑合,只是我分外喜欢这样露天的环境。

    看着漫天星斗下的孤旷大漠,每每令我迷醉在这辽远的过去。

    今晚的风突然转了脾气,宁静地微微掠过,撩起柴火的噼啪声。

    闭眼,深吸一口沙漠里的干燥空气,心境也如这夜一般平和安宁。

     “每晚都看你在写,到底写什么呢?” 略带生硬的汉语,是丘莫若吉波。

    眼眸犹如头顶的繁星,僧袍被微风蜷起,翻卷又滑落。

    这八天里,我跟他朝夕相处,他的汉语突飞猛进,已经能说很多词汇。

     “哦,没什么,是家信。

    ”本能地想要遮挡,马上想起他又看不懂,没必要挡。

     “我看不懂你写的字。

    ” 还是少年心性,他扬起嘴角,眼底浮出兴奋与期待:“我现在学的字还太少,等我学好了,我就能看懂。

    ” 呵呵,那可不一定。

    我在心里打击他,我写的可是简体字。

    指指身旁:“要不要坐下?” 他有些犹豫,终于还是坐了下来,小心翼翼地与我拉出一段距离,伸出骨节纤长的手在火上取暖。

     我一手撑头,问他:“你为什么想学汉文?” 他转头望我,晶亮的眸子清澈如泉水:“汉人有很多长处,医药,律历,技艺都比龟兹人强。

    家中有不少汉文典籍,我想看懂。

    ” 他一直这么好学,真是难得。

    犹豫一下,还是问出了口:“你这么年少,为什么出家呢?” 以为这个问题有些冒犯,却看到他眸子里闪过一丝迷茫,怔怔地盯着火堆:“我七岁出家,已历六年,到这几天才开始思考究竟为何出家……” “等等!”我做手势打断他,严肃地问,“你到底几岁?” “十三岁。

    ”的18 天哪,我毫无形象地大张着嘴。

    一直以为他有十五、六岁了,真的才十三岁么?长那么高,又一脸与年龄不相衬的淡定从容。

    想起他说五年前学过汉语,那是他八岁学的?过了五年还起码能跟我对话,他的脑细胞到底有多少啊? “艾晴,我个子高,很多人以为我有十六岁。

    ”他腼腆地一笑,有些局促,又将手放在火上取暖。

    “你别嫌弃我年少,我一定好好向你学汉文。

    ” “呵呵,怎么会嫌弃呢?你可是我的救命恩人。

    ” 我干巴巴地回答。

    心里其实还是有点介意,我居然比他大了十岁。

    不对不对,怎样都是他比我大两千岁。

    唉,这个相对年龄与绝对年龄,会让人越想越糊涂。

    赶紧拍拍脑门,问他:“那你想好了么?为什么出家?”的35 他张嘴想说什么,又摇了摇头。

    眼里依旧透着一丝迷茫:“现在还很难用汉文说明白,等我学汉语到了可以讲明白这个道理了,我再跟你说。

    ” 看得出他正纠结于某种困惑。

    对于佛教我不敢做任何评论,可是又希望自己能开导他。

    抬头望向铺满钻石的夜幕,将千年后的思想不动声色地告诉他。

     “我来的地方有位高人,他把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成五种。

    最基本的就是生理需求,衣食住行吃喝拉撒。

    生理需要满足后,人便会有安全需求。

    要求自己的生命财产得到保障。

    当这种需求也得到相对满足后,人便有了感情需求:亲情、爱情、友情。

    然后才是得到尊重的需求:自尊和他人对自己的尊敬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