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少年时:终于知道在哪里

首页
第二天一早就拔营。

    我的身体已经恢复过来了。

    我吃人家住人家的,所以就想帮个手。

    可是我的实践能力跟理论水平不能比,又听不懂,在收拾帐篷时帮了不少倒忙。

    好在那群男男女女都很和善,搞砸了也不说。

    当然,就算说了我也听不懂。

     他们为了方便我这个多出来的人,空出了一匹骆驼,可是我的汉服袖子宽大,到脚踝的裙脚扯着,根本上不了骆驼。

    以为会穿越到秦汉,所以我就一身典型的汉代裙服。

    我看着中看不中用的裙摆,对小和尚扯一个苦笑。

     他温和地笑笑,对那个年纪大一点的女人叽叽咕咕地说了一通。

    不一会儿就拿来了一身她们的服装。

    我换上衣服,有点大。

    没办法,谁叫这些人身型普遍大码呢。

    左肩窄袖右肩裸露,袍子到膝盖,前开襟,下面是灯笼裤,及膝的高统靴,呵呵,还挺时髦的。

    汉代女子谁敢穿露肩装?最重要的是:上下骆驼很方便。

    清晨的沙漠还是很冷冽,小和尚体贴地给我拿来一块披巾。

     数了数,这支队伍一共有近六十个人,连我在内只有五个女人。

    除了那个小和尚,其余五十几个男人都是军人模样,配有重型武器——长长的佩剑。

    看他们的神态,都以那对出家的母子为中心。

     我还真有点纳闷,就算是见过带侍从的和尚尼姑,也没见过带一小支军队的和尚尼姑。

    再看他们举手投足间那股抹不去的气度,这两个人身份肯定不一般。

    由于小和尚是一群人里汉语水平最高的,他的美女妈妈汉文远不如他,我就经常跟他骑在一起探听情况。

     沟通虽然艰难,但还是了解了不少情况。

     我问他知不知道中原汉人的王朝是谁当家作主。

    他想了半天发出一个类似于QIN/QING的音。

    那就应该是秦了,肯定不可能是清。

    专家组说这个穿越机只能对两千年左右的时间产生共鸣。

     我又问他哪里学来的汉语,他比划了半天我明白了一部分,是两个汉人师兄在曲子时教他的。

    小和尚腼腆地说他只学了几个月,而且已经五年没讲过汉语了,所以讲得很差。

     我吃了一惊。

    他看上去怎么也不可能超过十六岁,那说明他是在十或十一岁时学的。

    那么小的年龄,五年不讲,还能有现在的水平,记忆力还真是不凡。

    我大学选修过德语,两年不碰,现在只记得ICHLIEBEDICH(我爱你),让我跟德国人对话,肯定是鸡对鸭讲。

     由于降落在大漠里,我能联想到的地方不是西域就是蒙古。

    所以我再问小和尚知不知道丝绸之路,他没听懂。

    但当我解释丝绸茶叶从中原汉地卖到大食(今阿拉伯诸国),波斯(今伊朗),大秦(今罗马)时,他就开始点头了。

    他说曲子就在这条路上。

    听他这么一说,我好像看到了希望之光。

     之后我拼命回忆跟丝绸之路有关的地名,焉耆,鄯善,疏勒(今新疆喀什地区),楼兰,和阗(今新疆和田),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地区),乌孙(今新疆伊犁地区),敦煌……有些他想一想,回应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