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2章 【爱国诗】辛弃疾

首页
大的功绩就是“勤王”:1129年,将领苗傅、刘正彦不满朝政,发动政变,以清君侧为名,逼迫赵构逊位,另立新君,是张浚组织军队,带领韩世忠等人救驾,最后打败叛军,成功帮助赵构复位。

     当初的张浚为巩固赵构皇位而浴血奋战,如今的张浚却发出了“陛下早点退位就好了”的感慨,实在让人感慨世事弄人——到底是赵构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太过伤人,一次又一次地寒了这些老将的心,以至于让他们对赵构这位皇帝彻底失望。

     见张俊神色郁郁,陆游忍不住安慰:“将军莫要苦恼。

    天幕既然说新陛下要重用抗战派,说不定就会起用将军呢!” “二十一年后,我都六十四了。

    ”张浚自嘲一笑,“用我何不用辛弃疾?” 话虽如此,但陆游没有错过张浚眼底那一闪而逝的喜悦和期待,他笑了笑,继续夸道:“将军老当益壮,对金经验丰富。

    若要北伐,将军定是主将首选!” 张浚口中推脱不断,但眼睛却越来越亮:这位主战的孝宗,他会想要北伐吗?如果北伐,他会任用年迈的自己吗? 【1163年,也就是宋孝宗隆兴元年,赵眘起用了曾四次被诬陷罢官的老将军张浚。

    张浚初主和而后坚决主战,矢志不渝。

    他此时虽然已经六十四岁,但听说孝宗要北伐,张浚立刻走马上任。

    四月,孝宗为防止主和派干预,绕过三省与枢密院,直接向张浚和军队下达诏令,开始北伐,史称“隆兴北伐”。

    】 天幕上,整装待发的军队向着北边进发,张浚骑在骏马上遥望中原,沧桑的脸颊上写满了笃定和坚毅……望着这样的场景,天幕下的南宋臣民无不泪流满面: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但众人还没感动多久,画面上突然浮现一段文字。

    这段文字异常眼熟,正是月兮在直播最开始时说的那段话: 【1140年是南宋王朝非常关键的一个节点。

    在1140年,岳飞选择听从宋高宗赵构的命令进行退兵的那刻起,整个南宋的命运就此发生了剧变。

    自此之后,南宋再无机会逃脱她衰落的命运轨迹,自此之后,每一次北伐带来的只有更为屈辱的和议,自此之后……一切都来不及了!】 张浚如遭雷劈,缰绳随之一收。

     骏马吃痛,一声长嘶,两只前蹄高抬,竟然是生生止势。

    骑在马上的张浚随着骏马的竖直而几近平行于米地面,若不是以往精湛的骑射经验助他快速调整姿势,张浚差点整个人被甩下马去。

     一旁的陆游反应不及,□□马匹又冲出数丈他才勒住缰绳。

    他一边催着马匹重新回身,一边焦急地唤着张浚:“将军!你怎么了?” 张浚呆坐马上,身体却不由自主地发颤,他直勾勾地盯着天幕上的那段文字,一个极为恐惧的念头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中:“这难、难道是败了?是我指挥错误?是我谋划不当?……怎么会如此呢?!” 【千盼万盼,终于盼来了北伐的这一天。

    但与雄心壮志、急于建功立业的赵眘不同,这一次北伐之前,许多主战派人士却上书“劝阻”。

    】 【陆游极力支持孝宗启用张浚,但是,在他写给张浚的贺启中,他却委婉建议张浚早定长远之计,不要轻率出兵。

    】 【与此同时,正在江阴军签判任上的的辛弃疾也英雄所见略同。

    他虽然主张抗金,却并不赞同急于北伐,他向孝宗上书《论阻江为险须藉两淮疏》,建议南宋先巩固国防,训练军队。

    一封奏折尤嫌不够,辛弃疾后来还写了《议练民兵守淮疏》,再次建议孝宗仿效古代军屯制度,先壮大自己,再徐徐图谋北上。

    】 【孝宗正忙着北伐,随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