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章 【纪实诗】杜甫石壕吏

首页
步,他紧紧攥着李世民的袖袍不肯放手,生怕其他人窜出来抢圣人。

    见魏徵面无表情,陈知节谨慎开口:“玄成,如果你要建言献策,得按次序来。

    你排玄龄后头,先去旁边等吧。

    ” “臣不献策。

    ” 魏徵慢条斯理地摇摇头,从袖子里抽出一块绢布,绢布上赫然是《石壕吏》一诗。

     魏徵看了一眼李世民,低头念诗:“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 “圣人,这玄宗一朝,县吏趁夜捉人,又抓老妪服役,您怎么看?” 李世民正想咆哮“不肖子孙干的荒唐事,朕还能怎么看”,但见魏徵似笑非笑,李世民一个激灵,陡然警觉。

     他上下打量着魏徵,小心翼翼地试探道:“实在荒唐。

    若是朕,非但不会允许,还要重重责罚这些昏吏。

    ” 魏徵表情淡淡,不置可否。

    他又从怀里掏出了一张绢布,这张绢布记着《新安吏》。

    魏征挑了一段,慢悠悠读给圣人听: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听到这里,李世民终于明白了魏徵的意思—— 年岁! 李隆基不仅征兵老翁老妪,竟然还要中男上战场! 贞观一朝,男子年龄分为“黄、小、中、丁、老”。

     出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

     贞观元年,李世民曾下令对全国男丁进行征点,点选二十一岁以上的丁男入伍服役。

    当时的尚书右仆射封德彝向圣人谏言:“中男虽未到十八岁,但对其中身体魁梧壮实的,这次也可一并征点。

    ” 军中缺人,李世民自然同意。

    可当这道诏令进入署敕时,魏征却接连驳回三四次,坚决反对,不肯签署。

    多征年幼之人不过徒增军中虚数,数量好听,效果却极其有限——但每个数字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是爹妈的儿,是女人的夫。

     李世民扪心自问,情况已经恶劣到了趁夜捉人,他不信李隆基的军队还会对中男施加训练。

    让中男上战场,说到底不过给副兵甲,让人送死而已。

     “去取铜镜来。

    ”李世民脸色逐渐阴沉,他等不下去了。

     “圣人,您可有把握?还剩两次机会,千万慎重啊!”长孙无忌一边将铜镜递给李世民,一边反复叮咛:“圣人,这次申请,您一定要好好想,好好写!” 李世民郑重点头,以指为笔,在铜镜上笔走龙蛇。

    几息后,他端详着铜镜上的文字,越看越满意,果断点击发送。

     “辅机放心,这次铁定能成!朕这次可是大手笔……” 将铜镜递给长孙无忌,李世民摩拳擦掌、冷笑连连:“等小畜生通过了,看朕怎么收拾他!”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