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章 【纪实诗】杜甫兵车行

首页
八了,这条手臂是我二十四岁时亲自折断的,如今断了六十多年了。

    ” 男人一惊,既同情又困惑:“这……为何要自残一臂?” “我出生在太平盛世,籍贯就在新丰,这里有玄宗的华清官,我从小就听惯了宫苑梨园中传出的歌舞乐曲,日子安逸清乐,从没见过打仗。

    哪知我二十四那年,竟然赶上了朝廷大征兵。

    当时新丰各家都嚎哭一片,可怜我的名字也在那征兵册上。

    ” “那次征兵是要开往南诏去打仗,我听说那南诏多毒瘴,去了百不还一,前面那一批被征走的壮丁全死在了南诏……我不想打仗,也不想被官吏打死,于是某天深夜,我偷偷拿石头捶断了自己的右臂。

    ” 老翁拍了拍自己萎缩的右臂,哀痛道:“我这条胳膊断了六十多年。

    六十年来,每逢刮风下雨,这胳膊就痛得我彻夜难眠。

    ” 男人面有不忍,关切询问:“老翁,你可曾后悔?” “后悔?” 老翁一顿,居然面露讥讽:“我如今还能站在你面前,听你问一句‘可曾后悔’。

    但当年那些去云南打仗的,恐怕连听你问这一句的机会都无。

    ” “那些汉子的尸骨堆在泸河边、烂在毒瘴里。

    万人坟里埋满了当年壮丁的白骨,根本分不清谁是谁,更别说活着还乡……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我每天都庆幸我能活着,这六十年来,我没有一刻后悔!” 听到这里,白居易无比感慨。

    他目送着老人和他的小孙子缓缓远去,提笔写了下了一首《新丰折臂翁》。

     画面中,白居易提笔疾书,而那首长诗随即也浮现在水幕之中。

    诗歌的最后,白居易写道: “……老人言,君听取。

    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功防黩武。

    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

    边功未立生人怨,请问新丰折臂翁。

    ” 【正如白居易和新丰翁所感慨的那样,后世大多认为唐玄宗对南诏的两次动兵实乃“不义之战”。

    南诏当真有不臣之心吗?漫长的岁月里,他们或许会有,但当时的南诏王阁罗凤,却是心向李唐、不愿多事。

    】 【与大唐发生第一次战争后,南诏向吐蕃求助,由此归顺吐蕃,被册封为赞普钟南诏大国。

    战争结束后不久,当时还是吐蕃属臣的南诏王阁罗凤就带领群臣于国门刻“南诏德化碑”。

    这块碑文清晰地记录了南诏王的心路历程,表达了他被迫叛唐的无奈。

    在碑文中,他真切留言:“我世世事唐,受其封爵,后世容复归唐,当指碑以示唐使者,知吾之叛非本心也。

    ”】 【阁罗凤希望未来能有机会重新回到大唐的怀抱,在他死后,他的孙儿異牟实现了他的愿望。

    唐代宗大历年间,当新一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