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 走访案发现场

首页
不认识?她是楼里的角妓,前不久说是去寺庙祈福,结果偷偷逃跑了,到今天还没抓回来呢。

    ” “月娘和虫娘关系如何?” “她们二人是出了名的好姐妹,只要有空便处在一起,比谁都要好。

    ” “月娘来熙春楼有多久了?” “这个小人就不清楚了,总之比小人来得早。

    小人三年前到熙春楼时,月娘就已经在了。

    ” “那月娘和袁朗呢?他们二人又是什么关系?” “他们二人能有什么关系?也就是那傻大个替月娘出过一次头,月娘便转了性子,平日里对那傻大个很是照顾,不像其他人总差遣那傻大个干活。

    ” 宋慈从虫娘口中得知,月娘与袁朗早已私订终身,此时听张三石的口气,似乎他并不知道此事,问道:“袁朗替月娘出过什么头?” “那是好几个月前的事了。

    有一回楼里有客人喝多了酒,缠着月娘不放,非要月娘当众脱衣跳舞,还把月娘的鞋袜扯掉了,裙子也撕破了。

    当时谁都不敢插手,月娘本人也是笑着忍着,偏偏那傻大个经过时,一拳把那客人揍得鼻血长流,害得云妈妈赔了不少钱,咱们所有人都跟着挨了一顿臭骂。

    从那以后,月娘就对那傻大个多有照顾。

    那傻大个的衣裳破了,月娘便悄悄把他晾晒的衣裳取走,给他缝补好再挂回去。

    他的鞋开了口,月娘也悄悄给他缝补好,还特意绣了一对月牙儿在鞋面上。

    有什么好吃的糕点果子,月娘也让丫鬟偷偷带给他。

    你猜那傻大个怎么着?他衣裳鞋子照穿,糕点果子照吃,对月娘却是毫无变化,有时在楼里碰着了面,连多余的话都不说一句,跟个木头似的,要不怎么都叫他傻大个呢!”张三石说这话时,语气带着七分嘲笑,另有三分嫉妒。

    要知道能在熙春楼里当角妓的,都是颇有姿色的女子,平日里接触了太多有钱有势的恩客,对待小厮们如同对待下人,从不给什么好脸色,月娘肯对众小厮口中的傻大个另眼相看,自然引得其他小厮心生妒意。

     “你说月娘转了性子,”宋慈问道,“这话是什么意思?” “这月娘啊,生得那叫花容月貌,可就是性子不好。

    在咱熙春楼里,她只对云妈妈还算有些尊重,对其他人都看不上眼,无论何时,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她忽然对那傻大个各种照顾,可不是转了性子吗?” 宋慈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只听张三石又道:“要不是性子不好,这月娘早就是咱熙春楼的头牌了。

    她有头牌的姿容,也有许多恩客来捧她的场,可云妈妈就是没有捧她做头牌的意思,就连容貌不如她的琴娘都试着捧过,偏偏就不捧她,还不是因为她性子不招人待见。

    ” 宋慈又问:“月娘偷跑之后,袁朗去找过她吗?” “那傻大个才不管月娘呢,他成天就知道吃饭、干活、睡觉,再就是寻找他失散多年的妹子。

    好不容易把妹子找着了吧,想一起回乡去,结果那傻大个刚出城就弄丢了盘缠,只好又跑回来做活攒钱,你说他是不是傻到家了?” “袁朗还有一个妹子?” “是啊,那傻大个是从琼州乡下来的,听说他有个妹子,从小就被拐走了,后来抓到拐他妹子的人,说是把他妹子卖到临安的春归楼做奴了。

    他跑来临安找他妹子,当时已经过了好多年,春归楼早就没了,没人知道他妹子去了哪里。

    他花光了盘缠,走投无路,有一次来熙春楼打听消息时,云妈妈见他生得壮实,便留他在楼里干活,他就此在熙春楼待下了,一待便是两年。

    前不久他终于找到了妹子,听说是在乞丐堆里找着的,接着就去云妈妈那里结了工钱,要回琼州乡下去。

    ” “袁朗带妹子回乡,那是什么时候的事?” “就前几天。

    ” “到底是哪天?” “小人想想……好像是初四……对,就是初四。

    那天小人难得休假一次,夜里去中瓦子街看戏,从戏楼子里出来时,在街边碰见了那傻大个,当时他推着一辆车,载着他的妹子要出城。

    小人看了一眼他那妹子,啧啧啧,满脸的文身,模样比他还丑,手脚时不时抽几下,一看脑袋就不好使。

    ” “袁朗妹子脸上有文身?” “是啊,那文身奇形怪状的,瞧不出来文的是什么。

    ” 宋慈暗觉奇怪,一个女人怎么会有文身,而且还是文在脸上?除了文身,他还察觉到张三石方才那番话有些不对劲。

    按常理来讲,要启程远行,通常都是一大早出发,就算不是早上动身,至少也是白天,谁会选择夜里启程?除非是遇到了什么急事,非动身不可。

    他又暗想:“中瓦子街就在府衙东边不远,也就是说,那里离清波门很近,袁朗出城时经过那里,极可能他是打算走清波门出城。

    正月初四晚上,不就是虫娘在清波门失踪的那夜吗?”想到这里,他立刻追问道:“你那晚是什么时辰遇见袁朗的?” “时辰不大清楚,反正是深夜。

    小人看的是最后一场戏,肯定很晚。

    当时街上没多少人,一些浮铺摊点都收摊了。

    ” “如此一来,不但地点对上,时间也对上了。

    袁朗若是深夜从清波门出城,会不会遇上虫娘呢?”宋慈暗自思索,“虫娘死后,身上的首饰不见了,荷包空了,不排除谋财害命的可能。

    袁朗当天曾收拾过虫娘的金银首饰,他是知道虫娘私奔时带了很多钱财的。

    倘若他出清波门时遇到孤身一人的虫娘,会不会心生歹念?”转念又想,“可他若真杀了人劫了财,理应尽快逃离临安,逃得越远越好才对,怎么会又返回熙春楼做活呢?就算丢了盘缠,在自己做下的命案面前,总不至于以身犯险,又重回险地吧。

    ” 就在宋慈疑惑之时,巷子里传来了脚步声,袁朗一手提着盐罐子,一手端着碗鱼羮,向熙春楼的侧门走来。

     “哟,回来得这么快。

    ”张三石接过袁朗手中的盐罐子和鱼羮,推开了侧门,“二位公子,灶房急着用盐,云妈妈又嘴馋,小人这次是真要去忙了。

    ”他平白无故得了两串钱,喜滋滋地去了。

     从头到尾,一直都是宋慈一个人在问话,刘克庄偶尔从旁协助,赵之杰和完颜良弼则始终一言不发地旁观。

     刘克庄抬头看了看天,阴云密布了许久的天空,此时终于飘起了雨丝。

    可是哪怕下起了雨,赵之杰和完颜良弼也依然不回马车,不进熙春楼避雨,而是杵在原地不动。

    刘克庄大为不悦,却又没什么好法子将金国二使赶走。

     宋慈倒是对此浑不在意,见袁朗提起两只空桶,跟着张三石就要进门,连忙道:“袁朗,月娘是死是活,你当真一点也不在乎吗?” 袁朗没有回话,脚下也没作停顿。

     宋慈上前两步,一把拉住了袁朗:“月娘当真是去净慈报恩寺祈福才失踪的吗?” 这一次袁朗开口了,摇着头,嗓音很粗沉:“我什么都不知道。

    ” “你什么都不知道?”宋慈语气一变,朝袁朗脚上瞧了一眼,见袁朗穿着一双布鞋,鞋面上绣着一对精致小巧的月牙儿,“你和月娘明明早已私订终身,她去净慈报恩寺祈福,就是为了祈求早日赎身,能与你双宿双飞。

    如今她失踪了大半个月,你却没事人似的。

    你那么在乎自己失散多年的妹子,不该是如此铁石心肠的人才对。

    ” 袁朗抬起头,有些诧异地看着宋慈,似乎没想到宋慈竟会知道这么多事。

    他只看了宋慈这么一眼,旋即又低下头去。

     “不管你和月娘是什么关系,她毕竟是一个大活人,毕竟是一条人命。

    一个大活人失踪大半个月,生死未卜,人命攸关,你就当真什么话都不肯说吗?” 袁朗迟疑了一下,道:“月娘是个好姑娘,她不嫌弃我低贱,待我很好,可我一个下人,配不上她。

    我跟她说,我来临安只为寻找失散的妹妹,其他什么都不敢想。

    她就说要去净慈报恩寺祈福,祈祷我早日找到妹妹。

    大人若说这是私订终身,那我也无话可说。

    ” “照你这么说,腊月十四那天,月娘的确去过净慈报恩寺祈福?” 袁朗点了一下头。

     “可那天晚上,她为何会出现在望湖客邸?” “望湖客邸?”袁朗神色茫然地摇了摇头,“我只知道她那天下午去祈福,天黑才回来,刚到前楼门外,便被一顶轿子接走了。

    当时我去前楼搬东西,看见了她。

    她被轿子接走后,就没再回来。

    ” “有轿子接走了她?你可知她被接去了何处?” “我不知道。

    ” “为何人人都说她是借口祈福私逃了?” “云妈妈是这么说的,大家也都这么说。

    ” 刘克庄旁听至此,心想月娘当晚出现在望湖客邸,那么当时接走她的轿子,十有八九是将她抬去了望湖客邸,后来不知客邸里发生了什么事,她突然慌慌张张地逃走,又被韩?的家丁追击,这一幕正巧被叶籁看见,再后来她便失踪了,也可能不是失踪而是死了,只是此事牵扯到韩?,云妈妈才要所有知情之人加以隐瞒,说月娘是祈福私逃了。

    刘克庄心下明了,暗道:“看来只要找云妈妈问话,撬开这个鸨母的嘴,就能知道月娘失踪的真相。

    ” 刘克庄如此暗想之时,一旁的赵之杰也在暗自思虑。

    赵之杰不明白宋慈明明要查的是虫娘的案子,为何总是围绕一个名叫月娘的角妓不断发问,心想宋慈莫非是见他在场,是以故意不问虫娘的事。

    他心中虽有疑惑,却始终默不作声。

    他想在虫娘的案子上挑战宋人,早已将宋慈视作了竞争对手。

    面对竞争对手,他当然要不露声色,打定主意旁听到底,待宋慈离开后,他再找袁朗另行问话。

     只听宋慈问道:“月娘可怀有身孕?” 袁朗摇头道:“没听说。

    ” “怎么可能没听说?”刘克庄接口道,“她的肚子明明隆起,像怀胎四五个月的样子,应该一眼就能看出来。

    ” “月娘常穿裙子,肚子有没有隆起,我不大看得出来。

    ”袁朗道,“公子既如此说,想是亲眼见过,那她应该是怀了孕吧。

    ” 刘克庄根本没有亲眼见过月娘肚子隆起多少,甚至连月娘长什么模样都没见过,这些话都是从望湖客邸那个叫周老幺的杂役口中打听来的。

    宋慈同样没见过月娘,平时所见的孕妇,都是挺着肚子,至于怀胎四五个月时肚子显不显眼,倒还真没注意过。

    宋慈不禁想起年少时,父亲宋巩刚接触刑狱那会儿,为了研习验尸断狱,不但求教于经验丰富的仵作行人,还收集了许多关于刑狱、医学的书籍,这些书籍被藏在床底的箱子里,宋慈那时已下定决心追查母亲之死,背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