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二章 没有人是死有余辜

首页
更先引起我注意的,是墨绿色的房门上趴了两只苍蝇,绿头蝇子,个头都不小,若不是它们爬动起来,几乎要跟深墨绿色融为一体了。

     我把兜里揣着的口罩递给了李昱刚一只。

     李昱刚拨浪鼓似的摇头,“刘哥,这违反规定……” “事儿是死的,人是活的。

    你本来就对尸臭味儿紧张,你进去再吐了,技术部招你惹你了!” 我们是有规定的,进入现场不能戴口罩,不能封闭嗅觉,因为你要通过嗅觉判断许多东西,譬如有没有汽油、酒精、特殊刺激性味道等。

    第一反应、第一直觉,现场什么样,这得知道。

    但我判断,以群众报备闹苍蝇为基础,里面趴着那位指定是高度腐烂了。

    高度腐烂的那个臭味一出来,你就甭想闻见别的其他什么了。

    那味道,蹿脑门。

    再说了,还有我呢,我的鼻子就够用了。

    李昱刚要是再吐了,才真是跟技术部过不去。

     今天先我们一步出发的是技术部第二小队,队长小钱比我小五六岁,虽然年轻但经验丰富,工作一贯尽职尽责。

    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技术人员是非常有必要的配备。

    小到一个衣物纤维。

    一个刮擦痕迹,都很可能是我们判断破案的关键。

     技术人员专门勘查现场,收集各类证据,给我们提供好多有利的东西。

    而我们侦查人员,把这些情况全综合起来之后,就能更快地抽丝剥茧直指凶嫌。

    这方面比从前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法律要靠证据说话,而我们的技术人员就是最佳的证据采集者。

    通过精准的证据采集,我们曾攻克过不少心理素质极强的罪犯,让他们认罪伏法。

     我敲了敲门,来开门的是第二小队的现场技术员小秦,姑娘朝我点了点头,让出路来方便我们进入。

    这股子尸臭唉,真不是乱盖的,太臭了,直冲脑门。

    我回头看了眼李昱刚,他拧紧的眉头告诉我,戴口罩也没什么用。

    但他还是很坚强的,跟在我身后坚定不移。

     这是一套两室一厅的公寓,客厅大,主卧也大,还带个卫生间,次卧小一点,放着一面也不知道是什么的什么,就是一个架子,挂了好多钟,类似那种钟楼大钟的缩小版。

     溜着墙根往里走也是我们的工作习惯,尽量避让痕迹、避让证物,但这回我看必要性不大了。

    死者面朝下趴在卧室中央,顺着卧室流出来的黄水几乎淹没了客厅。

    他的尸体,肉已经没有了,基本上就是一个骨头架了,身上的肉呢,变成水了,流得满屋都是,全是黄水,除了黄水就是凝固干结的黑色血迹。

    蛆都没有了,只剩蛆壳。

    尸体上应该长白蛆,比如说一个月、半个月长白蛆,白蛆都没有了,这下面全是蛆壳,整个屋里头全是。

    不闹蝇灾才怪呢! 这都不仅仅是高度腐败了,这是完全腐烂。

    勉强能分辨像出来他被杀时穿着背心裤衩,整个身体就在那儿趴着,旁边的床头柜上有一个烟缸,里面的烟抽了半截儿。

    由于是这么一个情况,等于现场的基本东西全被破坏了,什么足迹、纤维就别想了,化水的尸体把一切都淹没了。

    我们,沉浸在一片尸水的海洋里。

    我干刑警这么多年,这场面也真不多见。

    说不震撼,那是假的。

     这屋子,谁一分钟也不想多待,我都恨不能窜出去一会儿等技术人员来跟我说明情况。

    但咱有职业素养,咱不是光听情况就能破案,还得观察。

     卧室里有个东西极其不合时宜。

    是个洗衣机的箱子。

    正常人谁也不会把这玩意儿立卧室。

    我伸手去推,在一旁取证的小钱隔着口罩说:“背后是血迹。

    ” 跟着,一墙的喷溅血迹映入眼帘。

    我看着血迹,又回头看看尸体趴的位置。

    怕不是一刀抹脖子吧?目测像。

     从背后被人一刀结果,这说明啥?什么人你能放心背对?你至少要认识他,并且熟悉到对之没有防心。

     但是这跟屋内的现有情况形成了反差—屋内有明显的被翻动过的痕迹。

     你说要是熟人作案吧,除了伪装现场,没必要把屋子翻腾得这么乱。

    伪装现场也不是不可能,转移警方注意力嘛。

    但现在已知情况太少,还什么都判断不了。

     首要目标只有一个,先知道死者身份。

    是谁,死在这间屋里。

    是不是房主本人,如果不是,租住的人是谁,为什么死了这么久才被发现。

    案发现场是两室一厅,究竟是合租还是独居。

     还有一个问题也很困扰我,那个洗衣机的大箱子,因何摆在那里,还刚好就遮挡住了血迹。

     法医的尸检报告出来时,我们也确定了死者身份。

     这位死了八个月的先生,是中国音乐学院的教授杨开新。

    年龄是60岁。

    这个人还是一位非常重要的民乐家。

    他所教授的乐器叫作编钟。

    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

    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槌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

    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简单来说,是打击乐器的一种。

     杨开新教授的身份特殊在,他是现有编钟演奏家里的权威人物,可以说,没有他,这门乐器的传承就会遭受巨大的打击。

    他个人天赋异禀是一方面,代代相传的技艺又是另一方面。

     我跟李昱刚看完并没什么用的尸检报告,丧气得不行。

     你把它总结下来即是,因为尸体高度腐烂,皮肤、肌肉、脂肪层、内部器官等的流失,仅剩一副骨架子,无法判断致命死因,也就是说,到底是让人掐死的、勒死的、捅死的、淹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