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跪求嬴政,放淳于越一马。
可是这一次,纵使李斯再怎么巧言善辩,他也救不了淳于越了。
黔驴技穷之后,李斯想到了徐巿,求他救淳于越一命。
徐巿忐然入宫,嬴政却已熟睡。
他和李斯只得在嬴政的寝宫前等了一宿。
直到第二天午时,嬴政的房门才终于打开,出来的却是郎中令赵高。
李斯和徐巿马上迎了上去,想要面见嬴政。
赵高却将二人拦在了门外,“丞相、先生请莫再进!淳公之死,定矣,若劝……”赵高没有将话说完,但从他摇头叹息的样子可以看出来,再劝,只怕他们两人的性命也难保了。
淳于越最终还是被绑到了火刑架上,而他最爱的诗书则如小山一样堆放在他的脚下。
监刑官李斯早已泪流满面。
他颤抖地握着火炬,心痛得几乎是对着淳于越咆哮:“淳公,淳公,奈何不听我言?上欲焚书,奈何不从?”
淳于越仰天大笑一声,立刻反驳了回去:“书焚心亦焚。
焚书之事,奈何要从?”
李斯被淳于越问得哑口无言。
他羞愧地低下了头,小声问道:“公不惜禄位,亦不惜性命乎?”
淳于越再次仰头大笑。
笑声慷慨,丝毫不畏死亡。
“诛首无民,诛心无臣。
舍生取义,死何足惧?”说完这句话,淳于越平静地闭上了眼睛。
李斯痛心而绝望地狠狠摇头。
这个顽固的淳于越啊!这个宁死不屈的书呆子啊!
在李斯的感叹声中,火光熊起。
食古不化的“书呆子”淳于越高喊着“舍生取义,死何足惧!”的豪言,和无数的书简一起化为了灰烬。
将一切看在眼里的徐巿忽然想起了岭南的那片战场之中,为了同样的理由双手奉上头颅的桀骏。
诛首无民,诛心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