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自这次抱病之后,性情突然大变。
或许是意识到自己的归期不远了,他急切地找来了巧匠大师公输班的再传弟子,齐地最著名的大匠田齐,开始同时兴建阿房宫和骊山陵。
工程兴起之时,咸阳各处,囚犯络绎于途,运石挖土,装载木头,一片混乱。
人民哀怨于繁重的徭役和官吏的淫威,纷纷揭竿而起。
嬴政对这些事情一无所知,他一个人坐在王位上,唯我独尊,目空一切。
丞相李斯看出了嬴政的心思,为了讨好他,李斯拟写了一封对策。
李斯在对策里大肆痛斥了儒家“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张,他提出要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并禁止儒生当众讨论诗书等对策,来统一天下的言论。
嬴政对李斯的对策大为赞赏,决定实施此策。
在李斯的严刑酷法之下,秦域之地,三十日内,火光冲天。
古籍竹简,羊皮、丝绢,手抄之卷,悉数亡尽,圣贤之智,都成飞灰。
在鲁地曲阜,孔子后人孔鲋和数百民众为了保住孔府大成殿,泣血上表嬴政太子扶苏。
扶苏为孔鲋的真情所感,和他的老师淳于越一起面见了嬴政,声泪俱下地将焚书之痛面呈于他。
嬴政派扶苏去鲁地本来是拆除大成殿的,没想到扶苏不但不拆,还反过来替孔鲋求情,暗指自己焚书不智。
读书人!这些耿直而迂腐的读书人啊,竟然连他的太子都带坏了!
嬴政的怒火彻底地被点燃了。
可扶苏毕竟是自己的骨肉,嬴政不忍杀他,只将他发配到了北方和蒙恬一起戍边;而淳于越就惨了,嬴政将他对读书人的愤恨全部发泄在了身边这个离他最近的读书人身上。
他下令:“杀!”
李斯和淳于越虽然政见不合,私下里却是知心知肝的兄弟,他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兄弟死在自己面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