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中国海军陆战队的一支巡逻队到达了与登陆位置相对的东南海岸,夺取了佐渡岛的消息直到3月17日才正式宣布。
为此,沈鸿烈发表了一项特别公报:“佐渡岛战斗已经结束,一切有组织的日军抵抗已经停止。
小股日军还在悬崖峭壁中进行顽抗,但很快就会被我军消灭。
”佐渡岛的战斗延长了26天,这场战斗的代价很大:“日军死了41200人。
华军死亡人数达到3126人,是整个太平洋诸战役中最高的数字,失踪人数为625人,受伤17658人。
”为了歼灭岛上日军,华军投下了8万吨的炸弹和炮弹。
公报的最后两段对这场战斗作了小结:“从3月16日起,中国飞行员使用了佐渡岛的中部机场。
南部机场在好几天前已成为从东三省出发轰炸日本本土的中国‘鸿雁’轰炸机群的中途站。
”
1946年3月初,傅仁轩特遣舰队刚从莱特岛返回马里亚纳群岛,在乌利西岛的礁湖上抛锚。
乌利西岛同前面描述过的主要礁岛大致相仿,毫无特别之处。
当时,这个礁岛同屋久岛或马朱罗岛一样,也修成了“临时基地”。
岛上除了一些必要的船舶维修和补给设施以外,还有供士兵们休息的场所。
傅仁轩特遣舰队抛锚后,舰员开始依令休息。
1艘艘小艇在湛蓝的礁湖水面上来来往往,运送士兵们上海滨,去酒吧间。
岛上的酒吧间是用棕榈叶盖顶,大小规格同好莱坞的酒吧间一模一样。
这些顾客们一到,就有人告诉他们,说酒吧间滴酒没有,甚至连一杯啤酒也喝不到,而且根本看不见女人。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光顾这个徒有其名的娱乐场所,为的是离船上岸消磨几个小时。
在船上作作日光浴,上岸到预制的清水酒吧间呆几个钟头,晚上在船上看看电影,这样一天就过去了。
士兵们谈论战争时都很慎重,但他们考虑的却很多。
关于启航出征的谣传不绝于耳,几天以后,真是无风不起浪,这些猜测越来越具体了,人人都认为下一个出征目标将是冲绳岛。
3月10日晚,乌利西礁岛上呈现一派和平景象。
白天,阳光灿烂,傍晚,夕阳在天边留下了一抹火红的余辉。
热带的晚霞转瞬间就变成了繁星密布的夜景。
岛上,人们仍然借着探照灯的亮光干活。
停泊在礁湖上的船只实行原则上的“灯火管制”,透过航空母舰宽大的中舱和其它许多舰只的甲板,可以看到一个个电影银幕上有灯光在闪动。
不放电影的舰只准许绝大部分舰员到外船上去看电影。
那天“俾斯麦王爵”号航空母舰(属“刑天”级舰队航空母舰,利用一战时德国战利舰“俾斯麦侯爵”号的舰体改装而成,为纪念战胜之意,故名)上放映的是什么电影。
机库中间甲板上挤得满满的。
电影正演的时候,观众们好象觉得航空母舰在轻微地抖动,转瞬间,一个巨大的爆炸声把电影里人物的讲话声淹没了。
在场的人一轰而起。
银幕上的对话还在若无其事地进行着,但现在谁也顾不得去听上面说些什么了。
警报汽笛响了,各人都跑上自己的战斗岗位。
飞行甲板上有一处起了火,船尾紧接着响起了几声爆炸声,但都不如第一声爆炸那么响。
从别的船上可以看到航空母舰上的火倒映在昏暗的水面上。
全体舰员都应招返回各自的战斗岗位。
从嘈杂的议论中听得出,是一架发生故障的飞机不幸在“俾斯麦王爵”号上撞毁了。
“俾斯麦王爵”号上的火被扑灭了,警报解除,舰员们散开了。
第二天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