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也是容情平淡。
只见他微微一笑,道:「民间传说,永乐帝之所以降旨武当,是因为他是『真武大帝』下凡投胎,而武当山则是崇祀真武大帝,号称『非真武不足以当之』。
是以永乐大帝生来便与武当有缘,下旨弘扬,为武当一脉增威添光,自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
崔轩亮喃喃地道:「那……那张三丰为何不见他?」天绝僧微笑合十,道:「张真人当时年事已高,传说已过百四十余岁,是否还在人世,众说纷纭。
」崔轩亮啊了一声,道:「原来已经作古啦,难怪魏叔叔六次上山传旨,都没机会见到他。
」众人眉来眼去,只见天绝僧合十微笑,不孤子迭声低咳,王魁则是拿起了筷子,喀兹咕嘟地猛吃腌菜,谁也不作声。
崔轩亮怔怔想着中原武林的种种传说,忽道:「道长,我……我听叔叔说过,咱们中原武林里最厉害的三大神功,一个是少林寺的『易筋经』,还一个是魏宽叔叔练的『元元功』,还一个是……是什么……什么派的妖狐功,对么?」众人听得哈哈大笑,不孤子便道:「小兄弟,世上没有妖狐功,只有隐仙派的『纯阳功』。
你可别给胡乱编排。
」
崔轩亮脸红过耳,忙道:「对对对!就是这个名字,『纯阳功』!『纯阳功』!道长,这隐仙派到底是什么来历,您可知道么?」不孤子自己是个道士,怎会不知隐仙传说,当即道:「隐仙派是个总称,泛指天下各地仙家洞天。
至于『纯阳功』,则是隐仙诸派最强的功夫。
传说这套心法威力奇大,偏又极难习练,传人极为罕有,故给人称为『妙之极矣、玄之又玄』。
」崔轩亮心痒难搔,哪还管它好练难练,忙道:「那……那我若想学『纯阳功』,该去哪儿拜师?」王魁笑道:「崔小弟若想练这套功夫,得去武当山才是。
」崔轩亮失声道:「原来这是武当功夫啊?这样说来,『纯阳功』也是张三丰创出来的?」不孤子摇头道:「那倒不是。
『纯阳功』是唐末留下来的功夫,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传闻张真人二十岁不到,便已练成了『纯阳功』,自此打遍天下无敌手,世称『张玄玄』。
」
崔轩亮吃了一惊,他本以为张三丰的武功都是得自少林,岂料他的武功另有出处?忙道:「原来张真人练过纯阳功啊?那…那这套功夫又是谁创出来的?不会也是达摩祖师吧?」「达摩」二字一出,众人全都看向了天绝僧。
他微微一笑,合十道:「阿弥陀佛,都说天下武功出少林,其实是抬举了。
其实中原武术除了少林功夫,另有几个古传大宗,这『隐仙宗』便是其中之一。
至于纯阳二字,则是从『纯阳子』身上得来的。
」崔轩亮喃喃地道:「纯阳子?到底这人是什么来历?怎也在武当修过道啊?」众前辈异口同声地道:「『纯阳子』便是唐末内丹大宗师,天下隐仙之首,『剑仙』吕洞宾。
」欲整青锋敢惮劳、凌晨开匣玉龙嗥,手中气概冰三尺,石上精神蛇一条。
天绝僧吟罢吕洞宾的「剑诗」,不免让崔轩亮吓了一跳,方知「纯阳子」便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他过去总以为此人是虚幻神仙,没想世上真有其人,喃喃便道:「这么说来,张三丰的武功其实和道家是一脉相承了?」不孤子笑道:「废话,张三丰不是道士,难道还是贼秃么?这『纯阳子』以前也曾在武当求道,成仙之后,便把他创出的『纯阳功』留在武当紫霄洞里,可惜这秘笈难上加难,搞了几百年下来,没几个人练得成。
直到张三丰破解全数经文后,方纔去芜存菁,从中发展了一套简易好懂的内丹聚气法,这才把将隐仙一脉的武学推到了天下顶峰。
真说起来,今日武当山的『太和功』、『太极功』、『松鹤心经』,多有『纯阳功』的影子。
」
听得「纯阳功」与武当功夫渊源如此之深。
崔轩亮不由一脸讶异,怔怔又道:「大师,那……那魏宽叔叔练的『元元功』呢?可也是八仙传下来的么?」不孤子哈哈一笑,道:「要问元元功,你真是找对人啦。
王魁,你们九华也是搞丹鼎的,你跟他说吧。
」崔轩亮讶道:「搞丹鼎的?什么意思啊?」王魁咳了一声,道:「隐仙宗有个强敌,便是咱们丹鼎宗。
真说起来,这『元元功』虽也是道家武术,历史却比『纯阳功』更久,走的理路也全然相反。
」崔轩亮茫然道:「理路相反?难道……难道他们不练内力么?」王魁道:「天下武功千门万法,所重者不外五宗,曰『心』、曰『体』、曰『气』、曰『术』、曰『势』。
这三大古神功虽说理路不同,其实都只专精于『气』,独爱内功。
只不过『元元功』与『纯阳功』的练法全然相反,他们不练『人丹』,而是炼制『地丹』。
」崔轩亮皱眉覆述:「炼制地丹?」王魁道:「天丹、地丹、人丹,这便是道家成仙的三条路。
相传『纯阳功』炼的是『人丹』,又称『内丹』,这便是内家高手体内修聚的『气』,他们相信自己只要能吐纳周天,循序渐进,便能聚内丹为『人丹』,从而化『人丹』为『天丹』,进而飞升成仙。
」
崔轩亮啊了一声,想起了小时候读过的搜神记,好似道士们成日无所事事,便是想羽化登仙,也好去找玉皇大帝喝酒聊天。
他眼珠儿溜溜一转,忽然双手一拍,醒悟道:「等等!我知道啦!这『元元功』炼制的地丹,便是太上老君炼的金丹,对么?」王魁微笑颔首,道:「崔小弟果然聪明,『丹鼎』二字,正是元元功的万法根基。
」看这崔轩亮为人纯而不蠢,虽说天性笃厚老实,其实心思颇为机灵。
这便给他猜中了。
又听王魁道:「道家两大派,一派练气,一派炼丹,这元元功所求的『地丹』,正是方士们从丹鼎里提炼出来的灵药。
他们相信真正的『天丹』千载难逢,若想用练气的法门修行人丹,至多只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却无法得道升天。
所以欲求『天丹』,须借『地丹』,必得从洪炉里提炼出一颗真正的灵丹妙药,方是羽化登仙的不二法门。
」
崔轩亮听得悠然神往,叹道:「真好,只要吃颗药丸,便能练成神功,那可大大赚了。
这……这丹药哪里有得买啊?」不孤子哈哈大笑,七小雄嘻嘻贼笑,王魁则是摇头道:「小兄弟想得太美了。
元元功的丹药不比寻常,一来古方罕见、药材难得,二来炼丹时稍有差错,灵丹妙药往往成为了致命毒药,一吃便死。
是以丹鼎派自西晋以降,千年来传人不过三五,比之隐仙派还要稀少。
」崔轩亮惊道:「那么稀有啊,那……那魏叔叔哪来弄来的丹药?可是路边捡到的么?」不孤子笑道:「路边捡的?你当是野狗闻尿么?他们江南魏家是是远古方士之后,据说他们自秦代以来,始终保有一颗『地丹』,传了一千六百多年,始终不曾服用。
久而久之,便给当成古董供着。
」崔轩亮讶道:「为什么不吃?」
王魁接口道:「据说这颗『地丹』是童子丹,必须在孩童时服用,否则吃了了也是白搭。
只是这颗药究竟有没有毒,无人知晓,所以魏家长上始终没让孩子们来服。
」崔轩亮颔首道:「原来如此。
那……那魏叔叔是怎么吃下这颗丹药的?可是顽皮偷吃的么?」听得「顽皮偷吃」四字,七小雄眉来眼去,想来都是个中好手了,王魁摇了摇头,道:「魏宽怎么吃这颗药的,老朽可不知情,不过天绝老弟无所不知,也许知道些典故。
」
眼看众人又瞄了过来,天绝僧便合十轩佛,道:「此事贫僧也不尽而知,只是据道衍大师所言。
这颗『地丹』是魏宽在在战乱时服下去的。
」众人讶道:「战乱?」天绝僧道:「阿弥陀佛,此间情节,贫僧不敢妄言。
魏崔两家交情匪浅,诸位不妨等崔施主清醒后,再去问他不迟。
」天绝僧总是这样,每逢语塞之时,不是一声「阿弥陀佛」,就是搬出人家武当山的镇山之宝,大打太极拳。
崔轩亮也懒得追问了,便又道:「大师,你们少林寺不是也有本易筋经吗?若和『元元功』相比,是谁厉害些?」天绝僧道:「三大古神功各擅胜场。
以我寺的『易筋经』而言,只因练法古拙朴实,修聚而得的内力也是无可撼动,根基之稳,于三大神功中称得第一。
只是要谈到丹田内息的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却又不如武当至宝『纯阳功』了。
」
少林武功盖天下,威势如同中岳嵩山,撼摇不动;武当心法则是泽被苍海,无穷无尽,原来这些说法其来有自,皆可从本门的根本心法窥见一二。
崔轩亮哦了一声,又道:「大师,那『元元功』呢?它有什么长处?」天绝僧道:「易筋经稳固,纯阳功无穷,至于这『元元功』,却是上干天和,窥视仙界的险恶武学。
」崔轩亮讶道:「窥视仙界?」天绝僧没说话了,想来他终究是个和尚,不太晓得道士的事情。
一旁王魁也是丹鼎派的,便道:「丹鼎派累积千年智慧,使『地丹』逼近于『天丹』,据说服用地丹之人,罡气至强至深,宛如鬼神。
」崔轩亮骇然道:「宛如鬼神?这……这是什么缘故?」王魁道:「地丹千载难逢,据说服用者体质剧变,全身穴道变位,经脉逆行,甚且能以五脏六腑聚气。
是以培育的内力极为怪异,宛如天界之物。
据说当年魏宽的掌力极强,举世中除开令尊的『八方五雷掌』,没人能与之匹敌。
」崔轩亮哦了一声,倒不知这魏宽叔叔的武功如此了得,想起自己的父亲曾与他打成平手,心下不自禁的感到得意,便道:「大师,听您这么说来,『元元功』该是天下第一了,您怎还说三大神功并驾齐驱呢?」天绝僧道:「天地万物,皆有其缺憾。
依老衲看来,『元元功』上干天和,不练也罢。
」崔轩亮哼了一声,道:「那照大师说来,还是易筋经最管用了?我看这样吧,既然您要去烟岛,咱们不妨请你和我魏叔叔打上一架,看看这『易筋经』、『元元功』哪个厉害些?」
点苍七小雄鼓掌叫好,不孤子则是幸灾乐祸,正想鼓励几句,却听天绝僧道:「阿弥陀佛,贫僧没练过易筋经。
」听得天绝僧借口推辞,众人不免有些扫兴了,崔轩亮悻悻地道:「大师没练过啊?那好吧,你们少林寺总还有人会『易筋经』吧?不如请他们和魏叔叔较量一场吧?」少林和尚成千上万,总不至于阖寺上下没一人练过易筋经,天绝僧若还要推辞,那便是怕了人家。
眼见崔轩亮咄咄逼人,天绝僧却也没显露不悦之情,只淡淡地道:「本寺现下习练『易筋经』者仅有二人,一位是耆宿法显大师,他今年一百另八岁,自四十年前便已归隐达摩院后山,不再与人动手。
」点苍七小雄手舞足蹈、哈哈欢笑:「免战牌、挂出来,早上睡觉起不来。
」崔轩亮跟着做了一阵鬼脸,又道:「大师,那还有一个呢?总不会是五百岁吧?」天绝僧微笑道:「另一位起练『易筋经』的,便是本寺的神童灵智小沙弥。
他今年仅只五岁,悟心却已表露无遗。
将来必能练成神功,承继本寺衣钵。
」这个八百岁,那个两岁,少林寺老老小小,全都跑得一乾二净,魏宽若要找他们晦气,倒显得胜之不武了。
崔轩亮哼了一哼,道:「大师,你自己为什么不练易筋经?」天绝僧道:「贫僧另有专注,限于性命寿岁,无法分神。
」崔轩亮皱眉道:「无法分神?什么武功这般要紧,莫非比『易筋经』还管用么?」天绝僧垂首敛目,静声道:「施主误会了,世间没有无敌的武功,却有无敌的阵法。
」
众人微微一愣:「阵法?」天绝僧合十道:「天上地下、一切万物,无可脱于『六道轮回』。
此即世间无敌之阵式。
」听得天绝僧口气颇大,崔轩亮皱眉道:「六道可以无敌?为什么啊?」天绝僧淡然道:「六是天界之数,合六为阵,便可化出世间最大阵式。
」不孤子与王魁对望一眼,讶道:「最大阵式?那七呢?八呢?难道都比不上『六』么?」天绝僧笑了笑,不曾接口了。
世上阵法无数,有三才四象五行、有七星八卦九宫,再看诸葛亮有「八阵图」,张三丰创「北斗阵」,却没听过这个「六道轮回阵」,想来八成是少林古传的铜人巷一类,却让这位天绝大师废寝忘食了。
众人边吃边聊,崔轩亮听得中原武林迭出高人,又是少林、又是武当,自有眼界大开之感,方知自己过去跟在叔叔身边,实如井底之蛙,不知天下之大。
他默默想着中原武林的那些大人物,忽然心头微动,想到了一个人,正是白云天。
面前这些武林前辈武功怎么高强,那也都罢了,自己明明和白云天年岁相若,可两人无论是家世还是武功,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看叔叔六十好几了,却还天天在海外跑船,落得两袖清风、籍籍无名;可白云天却不同,他的爹爹不过四十来岁,英俊年轻,官场上如日中天。
加上他自己还出身名门大派,这父子两代真如天之骄子般,让人不敢逼视。
俗话说:「人敬富的、狗咬破的」,落在自己身上真是应景了。
这白云天靠着爹爹庇荫,自是无往不利,可自己的父执辈却都是开国孤儿,一辈子吃亏也就算了,到了自己这一辈,居然还祸延子孙,弄得过街老鼠一般。
崔轩亮听着听,内心益发悲凉了,便叹道:「不孤道长,我方纔听人家说了,好像那个白……白璧暇还中过举,是么?」不孤子道:「没错,『靖海督师』白璧暇出身峨眉,二十四岁入省乡试,高中举人,三年后又以举人身分入京武举,一次夺下了天下武魁大状元,名噪一时。
」文是举人,武是状元,看寻常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练武的却多半目不识丁,没想白璧暇却是文武兼资,委实是万中无一了,众船夫心下骇然,颤声道:「这……这可了不起了,他……他的举人是怎么来的?可是花钱买的么?」崔轩亮吞了口唾沫,正想问问价钱多少,行情如何,却见不孤子、天绝僧都摇了摇头,一旁王魁则道:「别的还能行贿取巧,科考却不行。
当年太祖为了科考舞弊一案,一口气杀了几万人。
朝中纵有宵小,却也不敢在这上头作文章。
」
崔轩亮啊了一声,道:「不是用钱买的,那……那他是靠作弊得手的么?」不孤子皱眉道:「小兄弟,你做人别这般缺德。
老道虽然厌恶这姓白的,可人家确有几分真材实料,可不能随意污蔑。
」崔轩亮脸上一红,想他小时候去考秀才,才偷看了旁边小孩儿的卷子,便给人用棍棒轰了出来,从此与科考断了缘份,是以总是见不得人好。
他心里有些不服,又道:「不作弊、不花钱,那他是怎么考上的?」不孤子叹道:「老实告诉你吧,他是给硬逼出来的。
」众人讶道:「逼出来的?」
不孤子解释道:「四川白家本是川中盐商,早年靠着私盐起家,三代间做尽了坏事,总算发迹了,此后有了几个臭钱,便又想过过官瘾,奈何洪武、永乐两朝律法严酷,花钱再多,也是枉然。
白家长上明白捐官不可行,便把希望寄托在白璧暇身上,盼他能进军科考,让白家出一个大官儿。
」自古科考最为艰难,分乡试、会试、殿试等数关,考生须得详熟四书五经,尚得精于诗词文章,到得举人这关,往往一将功成万骨枯,若想中式,自是难上加难。
老陈等人听得兴起,忙道:「后来呢?他是几岁考上的?」不孤子道:「白璧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