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长车

首页
——大哥,如果他亲来,你可有准备?” 文翰林微微一笑:如果袁老大亲至,谁敢说自己已有万全准备?今日之事是个必杀之局,不是敌死,就是我亡,但他还是缓缓点头,道:“有。

    落拓盟的庚不信还在盯着他,何况,我手里还有一张王牌。

    ” 毕结神色一愕,他在文府虽然几乎已是除文翰林外的第二号实力派人物,但毕竟是外姓,好多事他也不能与闻。

     只听文翰林道:“庾不信的事你做得极好。

    自从当日你与他顺风古渡一会,其后我们一直合作顺利。

    他也算足够与袁老大小增掣肘之人。

    我说的还有一张王牌,其实是指……” 他目光一凝:“金日殚也来了。

    ——北朝金日殚,金张门排名第三的绝代高手。

    他的功夫,不是我自谦,只怕不会弱过我去。

    有我们两个人在,就是袁大亲至,想来也犹有可为。

    何况还有以‘烟火纵’一术驰名江北的庾不信。

    所以这事你不必忧虑。

    秦丞相这次与我们合作,自然会拿出他的诚意。

    你还有什么顾虑?要有的话快说。

    三更将到。

    三更一届,只怕就再没时间再做布置了。

    ” 毕结轻轻一叹。

    他知道北朝高手得能与会,一定出自秦相之力,照文翰林的话看来也确是如此。

    不过,养虎遗患,他们不会不知吧?只是目前局势,也只能如此了。

    否则有袁大在朝一日,他们江南文府就永无出头之局。

     他想了想道:“我只担心袁老大,……今日局势,虽然咱们精锐尽出,但他如亲至,怕也真无人能说一定挡得住他新修成的、连李若揭也私下暗赞的‘忧能伤人’心法与‘横槊’之击。

    最好他今日会有事。

    ” 三年之前,毕结曾见过袁老大。

    江南一地,同辈之中,他说得上尊敬的也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他的表兄文翰林,另一个就是袁辰龙了。

    他敬文翰林的地方还有一半是为了他的身世,不得不尔。

    但说起袁老大,让他佩服的可就全凭他这个人了。

    那人那一份寂寞自敛、顾世无俦的豪情,每次怀想,都会让毕结的身子不由得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但由此也更增取而代之之念。

     他毕结一向自视是个做大事的人,做大事首先要清除障碍,袁老大目前就是他最大的障碍。

     但他压制得很好,犹其在文翰林面前,绝对不至表露。

     文翰林沉吟了下,轻声道:“应该不会——辕门七马中大多数,最少有‘四马’今夜会因四方之人蠢蠢欲动,要留在外面以定局势,袁老大定然不敢将之轻易召回;双车则为秦相之力,派在福建,一时也回援无及;缇骑被万俟大人以圣上之命征用办案,这股实力袁老大也借助不上——何况江湖之事江湖了,他打定主意这次用江湖方式解决,也不该再借重缇骑。

    袁寒亭遭骆寒所创,伤重在身,犹在临安。

    目前,袁氏一门手下能到场的也只有石头城下的胡不孤和暗伏的连胡不孤也不知其已经出马的‘长车’了。

    统领长车的可能是余下‘三马’。

    ‘狐马’石燃,‘铁马’常青,‘羽马’米俨,这三人也是我们目前不多的几个察明身份的人。

    ” “可是袁老大倒确实可虑——他怕也未尝不想今夜亲自出手,毕竟骆寒弧剑之锐,已大出你我所逆料。

    但我数日前就已遣人传书秦丞相,奉请他务必设法用官家手段于今日稳住袁大,代为拖延。

    只要过了今夜,那么就大势可成矣。

    ——说起来,当今天下,最顾忌袁氏欲除之而后快的,只怕还不是我们,而是秦相。

    袁辰龙虽表面隐忍,但以他的韬略决断,手里只怕已掌握了不少秦相不欲人知的事。

    据消息回报,秦相前已请得上命,遣左金吾卫统领李捷携圣命今宵约见袁老大,代圣上相询一些朝政大局。

    陪同的还有宫中李若揭的三个弟子,俱是大内高手中翘楚之辈。

    连秦相府中的长史韦吉言都来了,秦相这次可谓极为尽力。

    虽然他们加起来论功夫只怕也留不住袁大,但人世之事,岂是只凭功夫就行了的?今夜他们定会尽力拖住袁辰龙。

    袁老大为顾及朝廷局势,只怕也绝对不好轻易抽身。

    ——至于华胄,我派的人到现在好象还没听闻他的动静。

    他这个人倒大是不凡,虽名位居右,但一身功夫只怕犹在胡不孤之上。

    他那一手‘青山一发是中原’剑法,江南一地,嘿嘿,若单以剑术论,怕连袁大也要忌他三分。

    但前些日他还在被钱老龙盯着。

    钱老龙可不是个好惹的,我们又算少暂时少了个强敌……” 他轻易不开口,一开口即条条有理,能顾及到的可以说他都顾及到了。

    说到这儿,他微微一笑:“综上所论,如不出岔子,今夜我们该还算是可期必胜,所料万全了。

    ” 毕结没有吭声,他知文翰林为今夜之事筹谋已久,这也是他为显示能力阻遏毕结在文府声势扶摇直上的一着重棋。

    在公在私,必然谋算仔细。

    所以毕结反倒不好过份关心。

     且此事连一向轻易不曾出面的文昭公也曾过问插手,可见文府的重视。

    他在静静地等着文翰林开口,因为觉得他话中分明还有未尽之意。

     好半晌,文翰林才又道:“但只怕,今夜,与辕门相关的,还是有一个人会不期而至。

    ” 毕结一愕:“谁?” 要知辕门一向交游甚谨,在江南之地朋友并不多,这要来之人被文翰林这么郑重提及,那就可见非同一般了。

     只听文翰林轻轻一叹道:“这个人你也识得。

    ” “她是个女子,但千万个男子怕也不及她的精细。

    ” 他口里微微叹了口气,似终于决定说出那个人的名字: “那就是——萧如。

    ” 毕结一愕默然。

     他当然知道萧如和文翰林的关系。

    他们曾经自幼订亲。

    其后,文府秘传,文翰林年方二十五岁,为争当家之位,曾与文府一位颇有实力的寡婶有过一段说不出来暧昧的关系。

    自那事后,萧如单方面就对这亲事冷了下来。

    文翰林也不提,文府中人也就更无人再提。

    此后文翰林虽颇盛纳姬妾,但一直未曾择名门淑女以居正室。

    文府人私下传言,只怕其中情苦也正是为此。

     所以一提及这个名字,毕结立时闭口不言——他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他不佩服也有些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