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三章 得子(上)

首页
累了你们。

    ” 惢心淡淡笑道:“在这宫里,起起伏伏也是寻常的。

    旁人看低了咱们,是他们眼力不够罢了。

    ” 如懿摇头,颇为感慨:“旁人也罢了,偏偏阿箬也这么沉不住气……” 注释: [1]出自宋代吴文英《浣溪沙》。

    全词为:门隔花深旧梦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坠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两人正说着话,三宝打了帘子进来道:“小主,奴才刚在外头长街上碰到李玉,他正要去传旨呢,倒是件新鲜事。

    ” 如懿道:“什么?” 三宝道:“皇上不知怎么心血来潮了,说是禀明了皇太后,要替先帝留下的太妃们加以封赏。

    ” 如懿几乎没反应过来,便问:“说仔细些,是什么?” 三宝不想如懿这般有兴致,便细细说道:“皇上前几日去太庙祭祖,回来便伤感得很,对太后说未曾好好尽孝道。

    太后宽慰了皇上几句,皇上便说,当以天下养太后,又增加了寿康宫太妃太嫔们的月银份例。

    另外,皇上也想追封先帝已故的嫔妃,一同迁入妃陵,与先帝做伴。

    ” 如懿压在心头数十天的大石骤然间四散如沙,松了开来。

    她忍不住会心一笑:“先帝驾崩,到了地下自然不能没有人陪着侍奉。

    妃陵里陪葬的人太少,也不像样子。

    皇上这样的孝心,皇太后自然没有不答应的。

    ” 三宝笑道:“小主远见,太后也是这样说的。

    所以先是将先帝已故的敦肃皇贵妃从葬泰陵,然后是从前殁了的几位在圆明园和热河行宫伺候的贵人、常在、答应或是侍奉过先帝的官女子,一律追封了太嫔,也迁往泰陵陪着了。

    ” 如懿的心上泛起无声的喜悦,渐渐地迷了眼睛,成了眼底薄薄的泪花。

    惢心忙递上绢子,见机道:“小主绣花看累了眼睛,快歇歇吧。

    三宝,你也下去吧。

    ” 三宝答应着退下了,如懿不由得喜极而泣:“皇上这么做了,他还是这么做了。

    ”眼泪是热的,从眼底落到面颊上,那种温热的湿润,提醒着皇帝的在意与孝心。

    她的高兴是掺着凄楚与欣慰的。

    这么多年,皇帝避讳着自己的身世,心里何尝不是也如常人一般记挂着自己的生母?她心里知道,至此,哪怕是身份未明,有了追封,到底是了却了皇帝的一桩心事。

    这么多年他的心事,也渐渐成了她的心事。

    哪怕她算计着荣宠,算计着安身立命之道,此刻也是欣慰万分。

     惢心笑逐颜开,忍不住带了欣慰的泪:“小主,皇上遂了您的意思。

    皇上他……他很快就要来了。

    ” 然而,皇帝并没有到延禧宫中来。

    虽然日常朝见总也有见到的时候,皇帝也只是淡淡地和她说几句话,和对其他人并无两样。

    如懿虽然心焦,却也不知是何故。

    几次召了李玉来问,饶是聪明如李玉,也是说不上缘故来。

    如懿心知情急也是无用,只得勉强度日。

    只是依稀听闻着,皇帝又新纳了一个宫女为答应,已经封了秀答应,住在怡贵人的景阳宫里。

    即便如此,玫常在却依旧得宠,虽然皇帝有了新人,也半分分不去她的宠爱。

    这样的事,如懿听在心里,不免有些难过。

    她也才十九岁,年华正好的时候,旁人是“喜入秋波娇欲溜”,自己偏是“玉枕春寒郎知否?[1]”只能眼睁睁看着皇帝的宠爱,谢了荼春事休。

    平淡的日子里唯一安慰的,是海兰,常来与她做伴,从晨到晚,也不厌倦。

    再来,便是纯嫔了,虽然她的宠幸也淡薄,但好歹有个阿哥,明里暗里也能帮着如懿些。

     再见到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