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纪氏与杜月娘平日里少有来往,小纪氏不用杜月娘到自己屋里立规矩,又因宋荣常歇在杜月娘房里,小纪氏也不会怠慢刻薄于她。
更兼杜月娘本就是个规矩人,从不惹是生非,小纪氏便是想发作也没理由,只得眼不见心不烦了。
这一日,正是十五请安之时。
杜月娘给主母请过安后,又恭恭敬敬地捧上一双锦鞋,柔声道:“奴婢闲来无事,就给太太做了双鞋。
”
小纪氏令丫头收了,道一声:“辛苦你了。
”吩咐一声,“拿两匹缎子来赏二姨娘。
”即便心里不痛快,正室的气度还是不能丢的。
丫头刚捧了缎子来,就见一个管事媳妇面带焦色地进来,且不是光明正大地禀事,反是上前俯在小纪氏耳边低语几句,接着,小纪氏的脸色也变了。
杜月娘忙接了缎子,识趣地回了自己院子。
小纪氏见杜月娘走了,方问:“章大老爷在哪儿呢?”
“就在门房。
”
“请章大老爷进来。
”小纪氏拧着帕子,眉心紧锁。
章明进来得很快,一进屋就跪在地上,哭道:“还得请妹妹救你姨娘和你表妹一命啊。
”
屋里还有丫头呢,小纪氏瞧着不悦,皱眉道:“表兄赶紧起来吧。
到底怎么回事?好端端的,怎么突然就到庄子上了呢?”
章明泣道:“就是,就是为了庶妃娘娘的事。
庶妃娘娘想见一见姐妹们,你表妹奉命去了,谁知韩大太太就恼了你表妹,说你表妹私自出府。
非但要咱们写了你表妹的卖身契,还把你姨娘跟你表妹撵到庄子上去了,连文哥儿也吃了挂落儿。
”
小纪氏一愣,问:“难道表妹没回禀府里一声,私自去的皇子府?”
章明脸色一僵,道:“也不算私自去的。
皆因韩大太太厉害,连文哥儿都不愿意跟她说话,为了省些是非,文哥儿就把你表妹带出来了。
”
章明再如何含糊其词,小纪氏还是听明白了,斥道:“怎么能这样没有规矩?谁家姨娘会不回禀主母便私自出门的?文哥儿一个男人,行事莽撞就罢了,她在内宅多年,难道连家里的规矩都不知道?”不似章明什么都往纪文身上说,小纪氏到底是纪文的亲姐姐,断容不得这样说自己弟弟。
章明抹泪道:“还是得想个法子,庄子上什么模样,表妹不知道,我是一清二楚的。
若不能接了你姨娘与你表妹出来,可就没命了。
”
“二弟呢?”小纪氏问。
章明道:“文哥儿挨了板子,养伤呢。
侯爷这回是真的恼了,侯爷向来疼爱表妹,表妹好生给侯爷说说……”
小纪氏心里也跟火烧似的,恨不能立刻回娘家看个究竟,只是,这些日子,她颇受冷落,不敢有半分出格惹宋荣不悦。
小纪氏攥紧帕子,定一定神道:“父亲定是气狠了,文哥儿都挨了打。
这件事,我回去也于事无补。
”看一眼章明惊愕的神色,小纪氏道,“庄子上的条件自然不能跟侯府相比,不过,表哥也放心吧。
我会派人送些吃用,断委屈不到姨娘和表妹。
只是有句话,也得跟表哥念叨念叨。
表妹虽是姓章,到底给文哥儿做了姨娘。
姨娘是妾,本就低正室一头。
若是想像正室一样,是不可能的。
”如今宋荣正经纳了个二房,二房还挺得宠,小纪氏很是体会了一把主母面对姨娘的感受。
“妾室有妾室的规矩,这是没办法的事。
当初既是做小,就得守妾室的规矩。
表妹、姨娘会受罚,皆是因此故。
”小纪氏道,“咱们虽是亲的,也有礼法约束。
叫表妹受个教训也好,她这样不把正室放在眼里,日后吃苦头的时候多着呢。
”
“若想表妹挺直腰杆,表哥不如争气把官做好。
”小纪氏叹口气,到底没直接去娘家为亲娘求情。
送走章明,小纪氏愣愣地坐了半晌。
直待宋荣晚上回家,小纪氏服侍着宋荣换了家常衣裳,方开口说了章姨娘和小章姨娘的事。
宋荣问:“你打算怎么办?”
小纪氏忧心道:“父亲定是气狠了,小章姨娘也实在没规矩,二弟又是个耳根子软的。
娘家的事,又是父亲的意思,我怎好深管呢?只是,我听说,庄子上苦得很。
姨娘到底生养我一场,总不能看着姨娘去死,我想着,往庄子上送些吃食吧。
”说完,小纪氏看向宋荣,似乎是想询问丈夫的意思。
宋荣往榻上闲适一坐,示意小纪氏也坐下,问:“二弟呢?”
“说是挨了打,在家里养着呢。
”
“既然你明白处置两位姨娘是岳父岳母还有韩大太太的意思,那就不要插手。
”宋荣把玩着小纪氏柔软的小手,道,“岳父岳母肯定也气着了,你准备些滋补之物,回家看看岳父岳母吧,安慰安慰老人家。
”
小纪氏还要说话,宋荣拍了拍她的手,道:“不要质疑长辈的决定。
你回去一趟,好生孝顺岳父岳母,劝劝二弟。
侍妾通房,毕竟不是正室,二弟这个年纪,还没有嫡子呢。
放开那些小念头,往大事儿上想一想吧。
”
小纪氏听得动容,却仍是不放心自己姨娘,宋荣何等人物,不必小纪氏说话,只看她神色,也能将她的心思猜得八九分,道:“岳母并非刻薄人,把姨娘送去庄子上,肯定是岳父的意思。
你放心吧,岳母不会对庄子上的姨娘怎么样。
再者说了,还有你呢。
你是我明媒正娶的妻子,只看你的面子,也没人会真的苛待姨娘。
”关键武安侯夫人不是那样的蠢货。
在宋荣看来,武安侯这次的处置倒是颇具决断,再不收了章家这祸根,日后真就要祸患无穷了!
小纪氏这才松了口气,道:“那我明天就回去一趟。
”其实,有一件事,小纪氏与宋荣想到了一处。
小纪氏隐晦地说:“唉,文哥儿寄在母亲名下,也有好些年了。
”话里话外是在担心纪文的爵位。
宋荣正色道:“为人子女者,孝字当先。
孝顺孝顺,顺才为孝。
”记在嫡母名下有什么用?平日里当嫡母嫡妻是狗屎空气,难道人家生来就是受气的?纪文小时候瞧着倒还机灵,越大越蠢,简直不值一教!
当晚,宋荣去了常青院安歇。
他递给杜月娘一个黑色的拳头大的小陶罐,杜月娘接了,笑问:“老爷,这是什么?”打开来,里面透出浓郁的药香。
宋荣道:“防冻手的。
以前,母亲的手一入冬就会冻伤,我就找了这种药膏,很有用。
”
杜月娘不知宋荣是如何知晓她的手每年都会冻伤的,满心感激:“谢老爷。
”
两人说了些话,便安歇了。
第二日本是休沐,小纪氏要回娘家,因事涉内闱,宋荣并没有陪小纪氏一起去武安侯府。
小纪氏从未见父亲的脸色这般冷峻。
回娘家,自然要先去见过武安侯夫人,小纪氏没有在武安侯夫人面前提一句章姨娘与小章姨娘的事,武安侯夫人也没有为难她,直接让她去书房见武安侯。
武安侯问:“怎么忽然回娘家来了?”
小纪氏柔声道:“女儿听说姨娘行事不妥,让父亲母亲不悦。
父亲母亲年纪也大了,女儿担心父亲母亲的身体,不回来看望父亲母亲,实在不能安心。
”见武安侯夫人脸上并无动容之处,小纪氏道,“姨娘不妥当,女儿惭愧得很,不敢为姨娘求情,只望父亲母亲保重身体。
”
武安侯叹一声,指了指椅子:“坐吧。
”
小纪氏稍稍放心,上前坐了。
武安侯并没有提二章姨娘的事,反道:“这些年,看你儿女双全,原本我想着你应当过得不错,但似乎又不是这样。
你在婆家犯了很大的过失吧?”
小纪氏心里咯噔一下,脸上一烫,问:“父亲怎么会这样问呢?老爷待女儿一直都很好。
”
武安侯淡淡地问:“那女婿因何会那般大张旗鼓地迎纳二房呢?”
此时,小纪氏方知父亲是指这件事,低声道:“都是女儿不好。
”二房明晃晃地摆在那里,再怎么狡辩,也没人相信。
见小纪氏心思一乱,武安侯问:“家里发生这样的丑事,我已令人噤声,你是如何知晓的?”
小纪氏咬一咬下唇:“我听章大老爷说的。
”
武安侯道:“以后,不要跟章家来往了。
”
小纪氏微微心惊,武安侯道:“想一想,我以往有很多做得不妥当的地方。
你母亲脾气执拗,性子刚烈,不比章氏温婉。
那时,我不该因着跟你母亲赌气就将纪文纪武留在姨娘身边。
人的心,就是这样慢慢变大的。
甚至,在章氏安排小章氏与纪文私下苟合时,我就该出手处置了。
只是,那会儿还顾忌着你们兄妹,也顾忌章氏跟了我几十年,便手软了。
”
“父亲……”听到父亲这些决绝的话,小纪氏心思大乱,眼泪不自觉地流下来,跪地相求,凄声道,“不论如何,女儿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姨娘去死呢?就是再生气,父亲也要想一想两个弟弟的心情呢。
”
武安侯眼睛微眯,却未令小纪氏起身,叹道:“你想得远了,眼不见心不烦。
以后,不要再提章氏的事了,她们不会再回来。
如果你真想念她,就想想过去的岁月吧,娘家的事,你已嫁了,就不要再插手。
以后,你能依靠的人,是你的丈夫、儿女。
不要总记挂娘家的事,更不要做令丈夫不喜的事。
”
小纪氏流着泪:“是,女儿记得了。
”
“嘉言嘉让,你要善待他们。
”武安侯道,“子熙是个明白人,他事事通透,你行事不要忤逆他的心思。
”女婿是白痴,会觉着女儿嫁得委屈。
女婿太精明,只得劝着女儿三从四德了。
宋荣此人,武安侯是真喜欢,不然也不能连嫁二女。
可惜的是,两个女儿都未能留住宋荣的心啊。
“是。
”
“好了,去前面陪你母亲说说话吧。
”
“父亲,女儿想去瞧瞧弟弟,他向来执拗,我想去劝劝他,他定能明白的。
”
武安侯话音温和,却有说不出的决绝之意:“不必了。
”
用过午饭后,小纪氏便与武安侯夫人告辞,回了自家。
想到自己亲娘日后的苦楚生活,小纪氏流了一路的眼泪,到家时,眼睛都是肿的。
宋嘉语听到母亲回来,便去了主屋,却见母亲眼睛红肿,宋嘉语顿时非常担心,上前问:“母亲,外祖母家出什么事了吗?”
小纪氏安慰女儿:“没事,没事,莫要多想。
”
一时,丫鬟捧上温水巾帕,小纪氏重新梳洗,匀过胭脂,宋嘉语问:“母亲因何伤心呢?”
望向女儿越发娇美的模样,小纪氏心中稍稍欣慰,问:“今天没上学吗?”
“父亲检查了我们的功课,命我们休息一日。
”宋嘉语说。
小纪氏笑着抚摸女儿的青丝:“你父亲赏了你什么?”宋荣并不常检查女孩儿们的功课,偶有查问,答得好的,必有奖赏。
宋嘉语笑道:“母亲怎么知道女儿会得父亲的赏呢?”
“我的女儿,自然是最优秀的。
”小纪氏按下自己姨娘的事,跟女儿温声说话。
宋嘉语弯着眼睛道:“父亲给了女儿一个小玉枕,是暖玉做的。
母亲,我想给父亲做双棉袜子,还不知道尺寸。
”
“好啊。
”小纪氏笑,“早就跟你说过,你父亲很疼你。
你做错了事,只有父母才会教导你。
这并没什么,谁这一辈子能不犯错呢?”
宋嘉语依旧有些不好意思,小声说:“母亲,我以后不会那样说话了。
”
“那就好。
”小纪氏心里早有主意,说,“过年家里要摆年酒、唱戏,客人多,我一个人也忙不过来。
你们姐妹都大了,该学着管些简单的事,也能帮衬我。
”宋荣先时说过,宋嘉语的规矩不好便不能再出门,小纪氏哪里舍得,正好借着年下给女儿解禁。
宋嘉语乖乖地点头,小纪氏又道:“还有,你跟你表姑的院子,我已经命奴才们收拾了。
待明年开春,天气暖了,你们再搬。
不过,自己的屋子,你有空过去瞧瞧,想收拾成什么样,还是自己做主的好。
叫着你表姑一起去,屋子里有该添减的,不合自己心思的,都告诉我。
”
宋嘉语柔柔地应了。
小纪氏心里稍稍松快了些,问丫鬟:“老爷呢?”
绿云忙令人出去打听,不一时,惜红回来禀报:“太太,门房说老爷出去了。
”
小纪氏呷口茶:“知道去哪儿了吗?”
“门房说老爷是带着大姑娘出去的。
”
小纪氏脸色微沉:“知道了。
”
看女儿的脸色也不大好,小纪氏叹口气,对女儿道:“语儿,你年纪渐渐大了,要学着为人处世了。
我看,你跟你大姐姐不太亲密。
”
宋嘉语低声道:“大姐姐也不喜欢我啊。
”
宋嘉语自然希望得到父亲的宠爱,但一想到父亲只带了宋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