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五章

首页
想起楚京中曾传陛下生母元敬太后乃镇北王府的小郡主,心中若有所思,聪明地默然不语。

     “陛下,北胡此计实在毒辣,镇北王被冤枉了四十余年,臣心中不忍。

    ”平阳侯面目肃然,朝着天子谏言,“臣恳请陛下重查此事,还镇北王一个清白。

    ” 武将们也都随后跪地请求为镇北王翻案。

     看着眼前这一幕,肃王变了脸色,正欲出列驳斥,却不料被身后的怀王拦住了。

     “王叔,既是北胡之过,你我何必得罪武将。

    ”怀王低声对着肃王道。

     天子神色淡然,对着平阳侯的目光温和,怀王看在眼中,心下便有了盘算。

    若将所有罪责都推到北胡身上,宗室少了骂名,对镇北王府翻案一事的反感便无之前那般强烈了。

     然肃王正是经历过镇北王一案的知情人士,其中内情如何他一清二楚。

    镇北王是无谋逆之心,但他握有重兵,威望又几乎盖过皇室,这便是他的过错。

     镇北王死有余辜,他若是洗刷了罪名,那他和逝去的威帝等人将会被牢牢地按上昏庸之名,为世人唾骂。

     不顾怀王的阻拦,他厉声呵斥平阳侯,“此案已过四十年之久,北胡人之言未必可信,平阳侯提出翻案分明是在质疑威帝!” 有了肃王出列,曾参与镇北王谋逆一案的世家臣子也出言附和。

    有对便有错,如果镇北王是清白的,他们这些家族可就成了罪人。

     “肃王爷不必如此气愤,北胡既有人证、物证显示镇北王谋逆乃是被人设计,为了公平计,理应查明当年的真相。

    谋逆与否,全待真相如何。

    ”尚书史出列,微笑着调和此事,随后恭敬朝上请示。

     “卿所言极是,镇北王府守卫我大楚百年,功劳朕铭记于心。

    重查镇北王一案便由大理寺负责,这次绝对不容有任何差错。

    ”楚瑾目光凛然,视线不着痕迹地从几位王爷身上扫过,最后落在大理寺少卿的脸上。

     “臣谨遵陛下旨意。

    ”大理寺少卿淡定自若地领旨,今日朝堂事态发展一目了然,他心中也清楚陛下之意。

     陛下已下旨意,反驳的众人虽不愿但也只能接受。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镇北王一案的真相还未查明,慈安宫沉寂了数月的太皇太后突发懿旨斥责天子,镇北王一案的结果乃天子的皇祖父亲定,天子贸然重审此案是何居心?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