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左转下了高速,冲进了一条比高速公路还宽的柏油路上,眼前的景象再次让千门主将发蒙,数以万计的人们,无比虔诚地在朝着一个方向边叩首边前行。
龙蛇一般的人潮尽头,一幢直冲云霄的建筑,距离尚有十来公里已感觉到气势逼人。
“这是梦!”千门主将的墨杀悄然滑出,他将刀尖对准了自己的大腿,但停了许久之后高门主又将墨杀收了回去。
“是梦就晚些醒来吧!”高阳感叹了一下。
车上的那一男一女此时都没有注意高门主的举动,小伙子降低了车速,正将矿泉水向水已不够的人手中分发。
于是高阳也进入了分发物品的行列当中。
车缓缓地超越人群,直向那高耸入云的建筑而去。
好逼真的梦境,千门主将如是想着。
进入虔诚广场,两百多个巨大的雕像环绕在广场四周。
众人下了车,直奔广场最中心的伏羲老祖雕像而去。
广场后面就是朝圣的大殿,高阳跟着人流走了一会儿后忽然跟那小伙子道:“你们先进去,我在四周看看!”
一路穿过匍匐的人群,高门主来到最北面,从第一个雕像开始看起。
广场的中心是老祖像,千门的创始人,这北面第一个就是千门的第一代门主,名为黦,乃华夏文明的鼻祖之一,但因为夏朝之前的文明断代,所以他在历史上甚至没有被提及过,他将伏羲的千门传承天下,甚至有人说是黦创立了千门,因为伏羲毕竟是神话中的人物。
紧接着是第二代的矍,随后是第三代的変,第四个就是对千门影响最大的禹王了。
虔也在这一时代正式地变质成了千,也就是说真正的虔门,仅仅经过三代几百年。
也是从夏禹王开始,千门的思想开始产生了分支,按囊天八卦分成了八个流派。
千门演变的另一个转折在第十六代门主姬昌身上,他由囊天八卦推演出后天的八卦,从而有了乾坤震坎等八门之数,同时也有了千门八将之说。
那时也是千门最为昌盛的时候,人说西伯百子,子子将才,也正是因为这套班底,武王的兵伐才势如破竹,得了殷商的天下。
从第九代门主罹的失天下,再到千门的重回王者,中间不过百余年,那一时刻一直都是千门在统治苍生。
公元前二五〇年,千门内乱,多位将才带着随从离开了洛邑,从而周朝转衰,后为秦昭王所灭。
这期间的千门主将都是流水地更换着,没有大德大为之辈。
直到公元前一九三年,在第三十七代门主张子房手中,千门才又再次大放光彩。
与此同时诸子百家慢慢分化,形成了其他诸多的行当,也使得天下不再由千门一家独舞。
真正的乱世将开,百鬼夜行。
在子房时代,江湖上最为著名的三人,就是千门主将、千门脱将和盗门的暹罗卫,此三人并称三杰,共舞鹿鼎。
公元一七〇年,千门再一次遭遇大难,那时候佛教正式地传入中土,新的思想和信仰对变了质的虔门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盗门引领的党锢之祸让千门几乎彻底灭亡,当时天下能挂牌者一度不超过三人,但千门引领香火传承的主将牌却一直世代相传。
直到公元二〇一年,千门传位到六十四代门主孔明手中才得中兴,诸葛孔明天纵之才,一人独挂七张蓬莱缥缈将才牌,一人之力连做数个大局,让天下平定,同时孔明还是千门变质的千年之后,试图寻找虔门宗旨的第一位主将。
诸葛孔明不仅将濒死的千门救活并传承了下来,同时也将这种思想传承了下来,在他之后历代主将都有复虔之心,可当时佛道昌盛,又有皇家撑腰,想要变千为虔谈何容易啊。
随后千门稳定传承,直到一三六〇年,第一百四十九代门主刘基帮朱元璋打天下,不想朱元璋事后兔死狗烹,卸磨杀驴,导致千门还有连带的七门行当几近灭亡。
幸而当时的千门反将沈万三隐身做局,救了外八行,千门才得传承,但也一度衰败,传承多代都是主将一人,难有作为。
虽然他们表面不入朝堂,但是还有多位门主以其他身份混入大明朝的内部,不过却不是简单地报灭八门之仇,而是有更大的抱负。
公元一四六八年,第一百五十六代门主文素白掌派之后,文门主才做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大胆且荒唐的事,就是一人之力除佛灭道。
当时的文素白在朝中地位颇高,被明英宗封为亚父,所以他的所作并未受到朝廷的辖限。
这也是他敢如此的原因。
但佛道立足千年,以他那种偏激的手法岂能将其根除?不过文素白也却是有大才之辈,当时的佛道两教曾因他一人之力而衰退,文门主也在千门诸多主将当中,为自己加了浓厚的一笔。
除了文素白的大手笔之后,千门在明朝的发展一直中规中矩,历代门主对社会都有贡献,但名不见经传,不见青史。
清朝之初也是这般,直到清末,李鸿文门主集齐八将重出江湖之际,才让千门又在历史当中做起了主角。
李鸿文门主虽然也有复虔之志,但当时天下列强入我中华,李门主将千门家事放于末,救国大事为首,动员千门八将另途救国,虽然让中国在列强之下得以生息,却也得了千古骂名。
无数历史证实了,农业国与工业国之间战斗必然灭国的结果,但中华大地能在诸多工业列强之下得以生存,千门之术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史评家和百姓的眼中更多地看到的是他们所谓的尊严。
与此同时,李鸿文也意识到了复虔的最好时机,整个世界都变了,特别是中国,无数所谓的领袖盲目崇洋导致了本土思想的固化和传承低落,这是一个机会。
可国内纷乱,他只能看着这个机会而不能入手,往后几代一直如此。
李文鹿门主时赶上了抗日战争,他带领着残缺不全的八将投身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