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05章 倾覆

首页
不信任王源。

    他可能嗅出了一丝危险。

    某种程度上来说,郑秋山提出这些条件来也是一种试探。

     而王源看似不断的拒绝甚是严辞训斥郑秋山,其实正是从心理上化解麻痹郑秋山。

    简单来说,郑秋山狮子大开口的要求,王源若是一口答应的话,这反而会让郑秋山觉得不可思议。

    因为郑秋山自己心里也明白,那种无理的要求是绝对得不到满足的,对方答应了,反而极有可能是一种敷衍。

    不断的讨价还价,驳斥和谈判,反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态度,反而更加的可信。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市集上买卖商品货物之时,双方讨价还价并不是坏事,那恰恰说明双方有着成交的欲望。

    而当对方不跟你讨价还价,对你提出的价格毫无意义,那反而会让人觉得奇怪,反而会引起很大的疑惑。

     王源知道郑秋山的这种心理,郑秋山想试探,他便陪他玩。

    不能逼得郑秋山真的跟自己鱼死网破,那绝非王源所想。

    但也不能让郑秋山觉得自己是在敷衍他。

    所以,王源耐心的陪着他玩了一晚上,不时的在郑凯之面前摆出愤怒、无奈的姿态,便是要郑凯之回去禀报郑秋山,给郑秋山一个自己是很在意这些条件,并且答应了便会遵守的错觉。

     这一切王源当然不会跟众将明言。

    实际上众将在旁愤怒的反应也是一个很好的麻痹郑秋山的手段。

    王源知道自己已经变得越来越阴险狡诈,和以前那个自己已经判若两人,但王源并不后悔这么做。

    只要能达到不战而拿下长安的目的,这又能算得了什么?作戏总比流血要好。

     郑秋山确实相信了这一切,每一次郑凯之回城后他都要不厌其烦的问清楚每一个细节。

    王源越是纠结,他便越是放心。

    协议条件达成的那一刻,郑秋山终于如释重负的躺在了软榻上,长长的松了口气。

    终于,在自己的努力下,郑家没有随着李瑁的破船而沉没,自己给郑家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

    去岭南,虽然那里大部分地方还是蛮荒不化之地,但山高皇帝远,郑家有个光明正大的存身之处,将来招兵买马加固城池,未必不是一方之王。

    他无意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在他手里,郑家能成为一方诸侯,这已经是发扬光大了。

    或许将来,子孙手中有英明神武之人能够开疆拓土建立不世伟业,那是后话了。

    自己能做的便是创造了这种可能。

     数日后,朝廷圣旨下达。

    郑秋山派郑凯之出城领旨,自己带着城中文武官员一干人等在城头跪拜听旨。

    从成都来的圣旨中对郑秋山大为褒奖,赞誉他“审时度势,果敢立断,擒逆报国,忠勇可嘉。

    ”号召天下百姓“颂其功,赞其勇,效其行,尊其忠。

    ”。

     圣旨中不但授予郑秋山国公之爵,授予岭南节度使,大将军军衔之外,对郑秋山的两个儿子也授予官职。

    长子郑凯之为岭南节度行军司马,次子郑冲之为参军司马,并大赞他们为虎父熊子,一门忠勇云云。

     圣旨被郑凯之抱在怀里,坐在竹篮中吱呀吱呀的拉上城头。

    郑秋山等众人相继传阅,父子三人相视而嬉,心满意足。

     颁布圣旨之后,神策军果然按照约定开始拔营撤兵。

    一直撤到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