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一章 首征沙漠最后一战:大漠深处的丧钟

首页
是元朝的第十一任皇帝吧,若从成吉思汗算起,应该是蒙古帝国的第十九任大汗——必力克图汗,也是北元的第二任皇帝。

     新政权的权力组合过程与结果甚是富有戏剧性:论说太子荣登大宝,太子党也就名就功成,把十万大军丢在了定西的王保保应该没戏了,但啥时候都是人算不如天算,死人与接班概不例外! 南京的朱元璋——再具体一点就是北伐主将李文忠,改变了这一看似必然之趋势:一对老朋友、老冤家竟然开始了精诚合作。

     若细说原由,这就需要还是回到漠北战场,是李文忠的最后一击改变了历史轨迹。

     上都被明军攻占的准确消息传到应昌,大家才如梦初醒,扔掉这个“攘外必先安内”祸国政策吧!元昭宗紧急动员了应昌的所有蒙古青壮年,真正做到了“全民皆兵”,开始在沙漠之中建立一道军事防线。

     说来也稀奇:近在咫尺的北伐主将李文忠没能得到元帝的死讯,远在南京的朱元璋却率先得到报丧。

     据史载,朱元璋于五月初得到元帝的死讯,认为“敬其主则其臣悦”,索性赐了个谥号为“顺帝”嘉奖其顺溜顺和,并立即遣使前去大漠吊丧,亲自为顺帝作祭文,其中有句:“今闻君殁于沙漠,朕用恻然”。

    ——听说老兄不在人世了,兄弟我也心里不好受啊,哥们儿一路走好! 不过,仔细想来,这还是应该属于“猫哭耗子”那种哭法,朱元璋肯定“恻然”不到哪儿去。

     为什么认定是朱元璋先得到的报丧呢?很简单:遣使吊孝总要赶上人家的丧礼,总不能灭掉人家的全家之后再派使者前去吊丧吧? 几乎与此同时,李文忠也终于出兵应昌了,离开开平不足百里,碰巧截住了元廷派往各处的报丧人,这天已经是五月十三日了,李文忠立即改变了自己谨慎进兵的作战方略,亲自率领一支轻骑,利箭一般直插大漠深处! 这肯定不是前去奔丧,因为此时距元帝辞世已二十多天,元帝丧礼论说应该已经结束了。

     107 开平至应昌之路。

     路途不远,全军推进稳步不会超过七天,头疼的是如何顺利通过几百里沙漠。

     至于沙漠尽头的那片绿洲——答儿海子——也就是应昌有什么预想不到的强敌?现在还轮不到考虑那一节,致使李文忠犹豫不前的原因还是横穿大漠。

     沙漠作战,虽然无经验可以借鉴,但李文忠从众多战俘口中也大致了解沙漠中的管中一斑:举目一片黄澄澄,绿色不见,水汽不见,连活物也难得一见! 无水、无粮、无人烟,只要见到人影就极有可能会是敌人。

    另外,沙漠地形常变,任何主帅都无法根据已知的沙堆地形做出预测敌人会出现在哪里,敌人若一击而遁,大风一起,连追踪都不可能! 能在沙漠中辨别方向也不容易,晴天还好说,若是遇到阴雨天气,没有人能分辨东西南北,兴许急行军一天又回到了出发地,所以,准备完善之外还要寻找到可靠的当地向导。

     终于,李文忠把一切准备妥当,最起码能有半数大军能够出动北进了,李文忠亲任前锋,率五万大军开始进入沙漠。

     谁知刚刚眼中不见绿色,警戒游骑便捉到了两名元军报丧使者,战地审讯之后才得知:元帝已经丧命二十多天! 这还等待什么?李文忠立即集中了所部一万精骑以及半数向导,全部轻装,将令极为简略和明确:不到应昌不准下马! 一万铁骑,就此奔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