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争取那个位置的,可这条路,打从一开始,对我们来说就是一条不归路。
”
“我劝了兄长许多次,非但没能说动兄长,兄长反而觉得我不理解他,与我生分了。
可他毕竟是我的兄长,我又岂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去送死,而无动于衷?”
国师眼见着不能劝摄政王回心转意,索性投入了彼时大皇子的麾下。
他这自然不是凭着一腔意气做出的决定,而是经过多方权衡的。
大皇子虽说只是一个身份低微的宫人所出,但到底占着长子的名头,且本人也是个有手段、有能耐的,将来未必不可以荣登九五。
彼时,中宫皇后的嫡子去世,皇后在沉痛之余,决定全力支持曾经救过自己儿子性命的大皇子,这无形之中,增强了大皇子夺得皇位的希望。
当然,国师选择支持大皇子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并不是因为这个。
他选择支持大皇子的原因有二,其一是为了报恩。
彼时的大皇子妃,如今的许太后,正是他恩人之女。
其二,他觉得摄政王一意孤行,必不能长久,他想为摄政王留一条后路。
“那时候,我只想着,日后无论是谁上了位,怕是都不会放过我的兄长。
我若是对大皇子有从龙之功,日后,待大皇子荣登九五,我说几句话,大皇子兴许还能听。
可谁知,兄长因此而认定我背叛了他,对我十分痛恨,竟几次打压陷害我。
”
“我那时也是年轻气盛,见兄长一副要与我恩断义绝的模样,便绝了将我心中的真实想法告知他的心思,处处与他争锋相对,看着他失利的模样,觉得才算是出了口气。
”
经此一役,本就摇摇欲坠的兄弟情分,自然被磨灭了不少。
“若是那个时候,我能与兄长开诚布公的聊一聊,兴许我们不至于走到恩断义绝的那一步。
后来,我涉及害死了兄长的得力属下,兄长也设计害死了大皇子的人并企图嫁祸于我,我们终是走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
“我一直以为,就算是这样,我也会理解他,不会恨他,可……”国师说到这里,摇了摇头,双目微红,显然,这件事对他造成了很深远的影响:“大皇子殿下,也就是先帝,觉察到我对兄长处处手下留情,便设计了一件事,来挑拨我们的关系,他让我的兄长认为,我可以为他承灾,而我的兄长,竟然也相信了!”
国师和摄政王虽是一对双生子,但长得并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