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下,一群和尚整齐地排着队伍,一壁念诵,一壁走向&ldquo万善堂&rdquo,听经去了。
万善堂的庭前植了几棵高大的古柏,绿荫重重环抱,更添肃穆。
众僧念了六支香的&ldquo南呒阿弥陀佛&rdquo后,便都跏趺坐着,静听方丈讲经。
此堂供奉了西方三圣金像,插满鲜花&mdash&mdash根据方丈的意思,却禁止了这些:香味太强的,会干扰心境;颜色太华丽的,会破坏念经堂的空寂;粗枝大叶的,花形不雅;名称太俗的,不好听。
连可插的花,亦戒律甚严。
德愿法师开始抽问:
&ldquo上日着你们参透一&lsquo无&rsquo字,道理可有得悟?&rdquo
眼神威仪一扫:
&ldquo衍成,如何?&rdquo
一个四十岁的和尚谦卑摇首:
&ldquo请再给弟子七天的时间。
&rdquo
&ldquo清泉,你呢?&rdquo
一个五十岁的和尚亦谦卑摇首:
&ldquo弟子竭尽所能,探索这个道理,心仍有微尘,请再给弟子七天的时间。
&rdquo
方丈惟有庄严说法:
&ldquo所谓&lsquo无&rsquo,并非简单否定,并非一无所有,而是超脱于&lsquo有&rsquo、&lsquo无&rsquo之&lsquo真空&rsquo,亦即&lsquo真空不空,妙有非有&rsquo&hellip&hellip&rdquo
众僧苦思不明。
又不敢提问。
唯唯诺诺。
太艰涩了。
太高深和睿智了。
&ldquo小可,&rdquo方丈向爱徒颔首,&ldquo你用浅显的话解释一下吧。
&rdquo
小可自懂事以来就听的这些,悟的这些。
他可能不求甚解,但占据这童稚心灵的是:
&ldquo正是:&lsquo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rsquo实相即空,清净为无。
&lsquo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rsquo?&rdquo
&mdash&mdash背诵下来的解释,比方丈更玄。
但他点头称许。
新来的那几个和尚,天天受此听经之&ldquo刑&rdquo,大有困意。
方丈快要发觉了。
石彦生忙干咳提醒:
&ldquo咳!&rdquo
两个惊醒,一个仍昏昏欲睡。
石彦生暗用指一弹郭敦穴道,他一惊而起,手抬高,一如发问。
&ldquo有什么要问的?&rdquo
郭敦情急之下,连忙找些话题。
他的武功底子还算不差,可脑筋有点死:
&ldquo我&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