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74章 后继者

首页
不同。

    考虑到霍氏与羆虺军的特殊关系,刘禅下诏迁原羆虺军将士千家至乐浪郡,如有自愿者则以自愿者为先。

     此诏一下,不少军士愿意举家跟随,甚至并州都督丁奉因追慕霍峻遗恩,也上表请辞官职。

     当丁奉请辞的表文送至朝廷,在朝堂上引起了不小讨论。

    毕竟丁奉作为高官,竟愿意追随霍氏至乐浪实属少见。

     夏五月,霍笃、步练师、霍弋举族迁至乐浪郡的朝鲜县(今平壤)。

     在霍氏迁封乐浪之后,诸葛亮在朝中独大,纵陆逊亦不能及。

     盖因受霍氏改封影响,诸葛亮思索如何让南汉避免政斗。

    毕竟南汉开国之特殊,与历代有所不同。

    历代开国王朝皆帝王平天下,而南汉却是由霍、葛等人平天下。

     霍、葛在世时期,南汉实际权利不在刘禅手上。

    彼时凭借霍、葛二人的威望,朝野政局不会出现动荡。

    一旦诸葛亮去世,后事处理不当,君臣恐会因权利而引起纠纷。

     深思许久,诸葛亮决定采用类似霍峻手段,为大汉挑选合适的主政大臣,并在恰当时期隐退,以避免朝野出现大乱。

     为了保持君臣互信,诸葛亮将此想法告诉刘禅。

     宫内,君臣隔案对坐,畅谈国中军政。

     听着诸葛亮有意归隐的话,刘禅神情隐有无奈,说道:“朕曾言:‘政由相父,祭由寡人’。

    天下虽说初安,但并未大兴,朕仍需相父辅佐。

    今仲父已不幸离朕远去,相父又怎能忍心弃朕而走。

    ” 诸葛亮迟疑少许,说道:“亮无意舍陛下,更无意不理国事。

    今此番言语,仅是出于为大汉安危而忧思。

    ” “幸先帝信任,托付国事与武成王。

    而武成王与陛下信亮,托军国之事与亮。

    亮夙兴夜寐,未敢松懈。

    然君臣有序,臣岂能久掌大权?” “如亮不幸去世,大权交接有失,朝局恐将多生事端。

    今为天下苍生计,更为朝政稳固而思,亮需早作打算。

    ” 刘禅沉默半响,说道:“如相父不幸离世,朕愿择贤臣为相,以继相父之后,辅朕大治天下。

    不知相父可有举荐人选,以供朕择贤而选优?” 刘禅思想深受诸葛亮影响,且一生中又经历了霍、葛二任主政大臣辅弼。

    刘禅无意成为独夫,亲自执掌朝权,而是更倾向于选专业的政治家出任执政大臣,以分担他治理国家的重任。

     闻言,诸葛亮心中略安,说道:“蒋公琰,方整威重,社稷之器;顾元叹,智略密重,国相之才;司马子华,虑重国事,可为辅弼。

    臣离任之后,三人可继亮后。

    ” “三人之后呢?”刘禅追问道。

     诸葛亮沉吟良久,说道:“三人之后,费祎、杜恕、滕胤可继三人之后。

    ” “再后呢?”刘禅再问道。

     诸葛亮苦笑摇头,说道:“亮非神人,岂能料数十年后之事。

    陛下如能用以上六人辅政,礼贤用人,与民休养,少起兵事,则汉室必然大兴。

    ” “那相父欲何时卸任?”刘禅不舍问道。

     诸葛亮含糊说道:“待朝纲大定之时!”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