胛连脊全;两腰眼、两臀并谷道全;两腘窝、两胆肚、两脚跟、两脚心并全。
此外,还记录了尸体发现于西湖之中,裙袄撕裂多处,尸体肤色淡黄,眼睁口开,两手不曲,腹部不胀,口、眼、耳、鼻无水,指甲无泥沙,指甲内有少许血迹。
“致命伤位于何处?”看罢检尸格目,宋慈抬头问韦应奎。
检尸格目上的记录极为翔实,唯独没有记录虫娘的致命伤位于何处。
韦应奎应道:“没发现致命伤。
”
“没发现致命伤?”宋慈语气微变。
韦应奎一脸无奈,道:“我验过尸,还验过两遍,没验出致命伤来。
”
虫娘死于非命,不可能没有致命伤。
宋慈从怀中取出苍术、皂角,那是来府衙路上途经中和坊时买的。
他将苍术、皂角丢进炭火盆中,道:“赵大人、韦司理,我要检验虫娘的尸体。
二位若不想看,大可回避。
”
赵师睪本就不愿在长生房中多待,大部分时间都捂着鼻子,此时见宋慈要验尸,不禁大感嫌恶,快步走出房去。
韦应奎却是留在了房中,神色微微一紧,两手拢在袖中,不由自主地握成了拳。
火盆中苍术、皂角燃烧着,烟雾腾起弥散,长生房中的臭味顿时消减了不少。
宋慈将空白尸图和红笔交到刘克庄手中,道:“你跟着我,我让你怎么画,你便怎么画。
”
刘克庄低头看了一眼尸图,上面绘着两个人形图案,图案上方分别写着“前”“后”二字,代表尸体的正面和背面。
他道:“画什么?”
“尸伤。
”宋慈说完这话,示意刘克庄张嘴,手轻轻一送,一粒圆丸落入刘克庄口中。
刘克庄含了一下,那是苏合香圆。
他想起上次在净慈报恩寺后山开棺验骨时的场景,心想这次宋慈总算没忘了他。
宋慈自己也含了一粒苏合香圆,移步至虫娘的尸体旁。
宋慈清楚地记得虫娘的尸体刚打捞上岸时是什么样子,如今时隔两天,因天气寒冷,尸体没出现太大的变化,只是腹部略微出现了膨胀,想是腹中脏腑腐败胀气所致。
宋慈将白布完全揭下,脱去裙袄,虫娘的尸体赤裸在眼前。
刘克庄忙偏开了头,道:“宋慈,你这……这也太那什么……”
“别说话。
”宋慈提醒了一句,将脱下来的裙袄翻来覆去地检查了好几遍,除了裙袄上那几道撕裂的破口,他又在裙袄的右肩位置发现了一小块青黑色的污迹。
他凑近这块青黑色的污迹闻了闻,没闻到任何味道,又用手指在污迹上用力揩了几下,指尖染上了些许青黑色。
他眉头微微一凝,心里暗道:“像是榉树汁?”
榉树多生长于南方,常见于河谷溪畔,取其树皮捣烂成汁,敷在皮肤上,色呈青黑,可以伪造伤痕。
这一点宋慈是知道的,不仅他知道,连一些目不识丁的南方乡民都知道。
在他的家乡建阳,乡民们常因一些田间地头的小事发生争执,有的乡民过于偏激,以自残甚至自杀的方式来诬赖对方,所用之法便是将榉树皮捣烂成汁,敷在皮肤上伪造伤痕,一些外地来的官员不明究竟,往往被蒙骗过去。
这块污迹色呈青黑,很像榉树汁的颜色,倘若真如他猜想那般是榉树汁,为何会出现在虫娘的裙袄上呢?
宋慈暗思片刻,没想明白,将裙袄放下了。
他开始对照检尸格目上的记录,从头到脚,一项一项地仔细检验尸体。
宋慈毫不羞避,仿佛没把虫娘当成一个女子,对每一个部位仔细检验、如实检喝,尤其是有伤痕的地方,会把伤痕的位置、形状和尺寸,丝毫不差地唱报出来。
刘克庄却根本做不到这样,所谓非礼勿视,他从头至尾背转身子,听着宋慈的检喝,用红笔在空白尸图上画下伤痕。
检验完一遍后,宋慈打开由刘克庄抱进来的那只陶罐,置于炭火之上,将罐中糟醋煮热。
糟醋的酸味很快弥漫房中,好在苍术、皂角还未燃尽,酸味闻起来不那么刺鼻。
糟醋有吊伤显影之效,宋慈用热糟醋一遍遍地洗敷虫娘全身,仔细验看还有没有其他伤痕出现。
然而这一番亲自检验的结果,与韦应奎在检尸格目上的记录几无二致,唯独一处略有出入,那就是尸体指甲深处的血迹,不是每根手指都有,而是只有右手的拇指才有。
宋慈专门让刘克庄在尸图上标注出这一点。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致命伤,依然没在尸体上检验出来。
韦应奎暗暗松开了握拳的手,道:“宋提刑,这次验尸我可没有草率,但凡尸体上能验出来的,我都翔实记录在检尸格目上,你又何必再多费这一番工夫?”
宋慈没理会韦应奎,向刘克庄道:“你去附近集市买一些白梅、葱椒、食盐和酒糟回来。
再买一些藤连纸,若没有藤连纸,白抄纸也可以。
”
刘克庄一一记下,快去快回,片刻便将这些物什买齐,赶回了长生房。
宋慈拿起白梅,那是用初熟的青梅子盐渍而成的。
他剥取梅肉,加入适量的葱椒、食盐和酒糟,合在一起研烂,做成几十块饼子,放在炭火上烤到发烫。
他拿来藤连纸,这是产自嵊县剡溪一带、用古藤所造的藤纸,最适合用来衬尸。
他用藤连纸一张张地衬遍尸体全身,再将发烫的梅饼均匀地贴在藤连纸上。
“宋提刑,”韦应奎微微皱眉,“你这是做什么?”
“白梅、葱椒、食盐、酒糟,合而用之,有去污、吊伤、通关节之效。
”宋慈道,“有的死者生前遭受击打,伤痕在皮肉之下,死后不易显现出来,只需将我所说的这些东西混合研烂,做成饼子,放火上烤热,再用藤连纸衬在尸体上需要验看之处,将饼子贴于纸上熨烙,伤痕便会显现。
此法唤作梅饼验伤法,韦司理不知道吗?”
韦应奎讪讪一笑,没再吱声。
梅饼验伤法需要一段时间才可使尸伤显现,宋慈立在尸体旁,耐心地等待着。
就在这时,长生房外忽有急促的脚步声响起,一个差役匆匆忙忙赶到,喘着粗气道:“赵大人,金国……金国使者到了!”
赵师睪的声音响起:“金国使者?他们来做什么?”
那差役的声音道:“不知道,只说要见大人。
他们来了十多个人,小的们拦不住,让他们闯进府衙大门,已经过来了。
”
韦应奎在长生房中听得此话,赶紧走了出去。
宋慈和刘克庄相视一眼,也走出房外。
不远处的廊道转角传来了成片的脚步声,宋慈抬头望去,只见一个膀大腰圆、神貌粗犷的大汉出现在转角处,两耳挂着银环,身穿左衽的盘领服,脚蹬尖头的乌皮靴,大步朝长生房走来。
此人左右跟着十来个金人装束的随从,好几个府衙差役紧跟在旁,试图阻拦,却哪里阻拦得住。
“完……完颜良弼。
”韦应奎看见了那粗莽大汉,也看见了那十几个面相不善的金国随从。
赵师睪没想到来了这么多金国人,肥脸上透出紧张之色。
来人正是金国副使完颜良弼。
在完颜良弼身后三四丈开外,一个中年文士红衣着身,背负双手,信步而行,边走边饶有兴致地打量四周建筑,时不时流露出惊讶之色,显然府衙能修成山水园林的模样,很是出乎他的意料。
那红衣文士便是金国正使赵之杰。
“你们这些宋人官员都在,很好!”完颜良弼走上前来,双手叉腰,十来个金国随从往他左右一站,尽显凛凛威风。
赵师睪哽了哽喉咙,道:“完颜副使,你要见本府,自有差役通传。
府衙重地,你带着人这般闯进来,只怕……不妥吧。
”
“你府衙的人昨晚擅闯我使团驻地,今天我便不能带人来你府衙走走?说起昨晚的事,我还没跟你们算账呢!”完颜良弼面露横色,踏前一步。
赵师睪身为临安知府,被完颜良弼这么一喝,脚下竟不由自主地往后退了退,身旁的韦应奎也吓得缩了缩脚。
一只红袖忽然从后伸出,拦住了完颜良弼,赵之杰清亮的声音响起:“昨晚之事,不过一场误会,副使何必大动肝火?俗语云‘冤仇可解不可结’,你我此行是来解冤,不是来结冤的。
”
“赵正使,你就爱讲这些大道理,可这些宋人官员未必肯听。
”完颜良弼口气愤然。
赵之杰淡然一笑,来到赵师睪身前,道:“这位是赵知府吧。
赵某此番出使临安,多闻赵知府盛名。
你我同姓,俱为本家,有礼了。
完颜副使一向心直口快,若有得罪之处,还请赵知府别往心里去。
”目光一转,看见了宋慈和刘克庄,“这二位是……”
刘克庄虽然无官无职,平日行事也是我行我素,但对家国之恨看得极重。
他一向视金人为仇雠,哪怕赵之杰是堂堂金国正使,他也丝毫不给好脸色看,哼了一声,没有应话。
宋慈却神色如常,道:“在下太学宋慈,这位是我的同斋刘克庄。
”
“啊,这两日驿馆中人多有谈论,说临安太学出了一位名叫宋慈的少年提刑,破了一桩时隔四年的奇案,原来便是足下。
有礼了。
”赵之杰对赵师睪只是口头上客气,对宋慈倒是双手作揖,真真切切地行了一礼。
完颜良弼却嗤之以鼻,道:“什么狗屁奇案,能奇得过赵正使破过的那些大案?”
刘克庄容不得别人说宋慈的不好,当即学着完颜良弼的调子,还口道:“什么狗屁大案?我看不过是信口开河,胡吹乱嗙。
”
“你是什么东西?”完颜良弼道,“赵正使曾是我大金国西京提刑使,千人沉尸案、无头驸马案、火烧钉颅案,哪一个不是轰动我大金国的奇案,全都让他轻而易举便给破了。
”
刘克庄故意揉了揉耳朵,道:“叽里呱啦一大串,这案那案的,我一个都没……”
宋慈忽然把手一摆,刘克庄后面“听过”二字便没出口。
只听宋慈道:“早前几年曾听家父讲起,金国云中城有提刑使出巡,闻听妇人号哭,派人查问,回报该妇人死了丈夫,是暴病而亡。
提刑使听出号哭声似很害怕而不悲哀,于是让属官彻底查究。
属官查验死者尸体,找不到要害致命之处,本打算以病死结案,其妻听说此事,让属官仔细拨寻发丛,或能有所发现。
属官于是查验死者发丛,果然发现一根铁钉钉在颅骨之中。
这根铁钉用火烧过,钉入颅骨后没有出血,是以没有留下痕迹。
属官大喜,夸赞妻子能干,如实回禀提刑使。
提刑使让属官唤出妻子,大加赏赐,言谈间拉扯家常,得知属官妻子年轻时丧夫,后来才改嫁给了属官。
提刑使立刻着人挖开其前夫坟墓,取出颅骨一验,一根铁钉赫然嵌在颅骨之中。
原来提刑使听过属官禀报后便起了疑心:寻常人怎会知道如此隐秘的杀人之法?准是属官妻子也曾用此法杀害过前夫。
这位提刑使虽是金国人,却心细如发,能于微末处洞察波澜,令家父极是佩服。
”说罢正襟抱手,向赵之杰还了一礼。
赵之杰微笑道:“区区小案,何值一提?听说你们宋人的惯例,衙门破不了的案子,便会交给提刑司来查。
宋提刑在这里,莫不是已接手了这桩西湖沉尸案?”
宋慈点了一下头。
“那正好,我和完颜副使此番前来,亦是为了此案。
”赵之杰手一挥,“带上来吧。
”
十几个金国随从像押解犯人一样,将一个瘦弱女子带到赵之杰跟前。
那女子身穿淡青色的窄袖褙子,袖口洗得已有些发白,手里提着两服药,用力挣扎了几下,没能挣脱。
“昨晚韦司理到驿馆查案,闹了一场误会,虽然勉强厘清了案情,可我觉得还是不够证明完颜副使的清白。
”赵之杰指着那女子道,“初四那晚,完颜副使与虫娘在清波门分开时,此女正好在清波门外做买卖。
虫娘自行下车,完颜副使乘车回城,她都亲眼看见了。
有她做证,足可证明完颜副使与虫娘之死无关。
”
那女子一脸愠色,突然看见宋慈,眼睛为之一亮,脸上透出欢喜之色。
那女子是前些日子在前洋街摆摊卖过木作的桑榆,她没想到会在府衙见到宋慈。
宋慈也没想到桑榆会出现在此,心下惊喜,神色却如平常一般,冲她轻轻点了一下头。
刘克庄不认得桑榆,见桑榆试图挣扎,显然此次做证并非出于自愿,道:“一个弱女子,被人收买,或遭人胁迫,被逼着承认一些没有的事,那也难说得紧。
”
“放屁!”完颜良弼道,“当晚她就在城门边上摆摊,我看见了她,留有印象。
今天我和赵正使城里城外到处寻找,好不容易才在一家药铺找到了她,哪里有收买胁迫过她!”
赵之杰示意完颜良弼不必动怒,道:“这位公子有此疑心,那也是人之常情。
倘若要找人做假证,我大可找一个有头有脸的人,何必找一个人微言轻的平民女子?就算要找平民女子,我大可收买七八个一起做证,那不是更为可信,何必只收买她一人?我金国使团虽然财力有限,可收买几个平头百姓的钱,还是拿得出来的。
你说是吧,宋提刑?”
宋慈点了一下头。
刘克庄却是大不服气,冷声一哼。
赵之杰向桑榆道:“这位姑娘,你今日没上街做买卖,而是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