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章

首页
里的女孩,哪怕小脸蜡黄沾满黑灰,依稀可辨五官不错。

    就是过于瘦弱,明明已经满十八,却如同十五六岁的未成年。

     叶秋莹对着镜子拆布条,避免牵扯到皮肉,动作不由轻缓了些。

     家里没有多余的棉布,染血的布条,开水杀菌消毒后还能再次使用。

    非常幸运的是,她刚才在抽屉里找到了一瓶止血药粉。

     看了眼日期,还在保质期内。

     叶秋莹洗净小脸,小心翼翼清理伤口,又倒了些止血药粉,才重新找来干净的布条包扎伤口。

     叶秋莹也没闲着,换了药打算出门找工作,才惊醒现在不是扫码的年代,她兜里没有现金寸步难行! 青源镇每天早上八点,下午三点有一辆到县城的班车,车票是两毛钱。

     叶秋莹一阵翻箱倒柜,愣是一分钱都没有! 她扫了眼时间,从柳桥村徒步走到镇上大概要一个小时,已经赶不上班车,再着急也没用,干脆放缓了心态,查看刚才翻出来的工具箱。

     半米长的红木工具箱,颇具有年代感。

     箱子看着不大,容量却不小,工具更是看得人眼花缭乱。

     不愧是匠人老爹,上盖和箱体上浅下深,总共分了三四十个小格子,每个格子整齐摆放着工具。

    各式各样的起子、铁锥、扳手、铁锤、尖口方口的刻刀、钳子挫子砂纸、粗细不一的铁棒条,铁丝铜片各式工具刀,甚至还有防锈润滑油、精钢小短铁锯。

     这么多工具,拆解个啥不行? 工具箱旁边还有一个手摇式打磨器,有固定的凿口,能磨能凿,就是不知道这手动式,得摇多久才能磨出一个精细的器材? 叶秋莹看得入神,一时技痒,甚至想拆个东西玩玩。

     不得不说,原身父亲去世这么久,工具还能保存得这般完好,少不了叶母的擦拭与保养。

     她甚至能想象,无数个日夜叶母睹目思人,这个女人一身病痛,支撑她活下去的唯一理由,大概就是孩子还小吧? 正想着,门外忽然响起三三两两的叫喊声。

     “叶秋莹,你快出来。

    ” 叶秋莹皱眉,透过窗户往外瞧,门外少说也有六七人。

     好家伙,不会是来搞事的吧? 声音的主人催得慌,叶秋莹抿唇,不动声色走到篱笆前。

     翠萍见她出来,喜得隔着篱笆就将她拉了过去:“秋莹,张队长说你会修东西,手电筒都给修好了,你啥时候学会了你爸的手艺?” 叶秋莹也没有太惊讶,柳桥村就这么大点地方,有点啥消息,立马传得人尽皆知。

     说起来她还得感谢张队长,替她做了一波免费宣传。

     叶秋莹一脸和气:“之前学了一点点。

    ” “你就别谦虚了,我今个都带来了,坏了五六年,你瞅瞅能修不?”翠萍一边说,一边从挎篮里拿出一把七八成新的手电筒。

     叶秋莹眉头一扬,好家伙! 八十年代初,手电筒的确也是个值钱小家电,可坏了五六年还能保持七八成新,这得多舍不得?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