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人,根本无法抵挡。
当务之急,是速速发兵镇压。
这个道理,现场的绝大多数人都懂,但是要说实话,眼前的皇帝肯定是不爱听的。
于是,他只能说些违心话去哄骗皇帝,同时也被同僚们认为是阿谀奉承之辈。
叔孙通也很无奈啊,但有时候要活命,还真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即便从秦二世那里得来赏赐,他也并不高兴。
他清楚地意识到皇帝的目光短浅,感慨大秦的气数怕是长久不了了。
他当即收拾包袱,趁着众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偷偷从咸阳跑路了。
】
【我在太空开机甲:他就这么从戒备森严的咸阳跑路成功了?赵高没有什么表示?】
主播笑着接话道。
【赵高这个时候忙着巩固自己的权势呢,哪有精力放在区区一个待诏博士身上?再说了,站在赵高的角度,他也不想让秦二世发兵。
因为他们刚在咸阳内清洗了一些官员,打压了始皇的旧部将。
如果这时候要镇压地方起义,就意味着要集结军队,提拔将领率兵出征。
他们很清楚自己没有什么威望,又怕将领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获得威望,所以,能不打就不打。
胡亥后来向赵高寻求意见时,赵高也对胡亥说不必放在心上,这些盗贼成不了什么气候,骚乱很快就会消失的。
】
【咸鱼突刺:唉,我真是服了呀。
敌人马上就要打上家门口了,领导班子还在想着争权夺势。
只为一己之私,鼠目寸光的货色,这也难怪大秦崩塌得那么惨烈。
】
嬴政脸色阴沉得可怕。
感受到陛下的心情,朝臣们只感觉如坐针毡。
他们毫不怀疑,如果赵高和胡亥还活着,陛下当场就要命人对他们行刑撒气。
可惜这两个祸害死得早,不过,也幸亏这两个祸害死得早。
不然,他们这些人还没法安心地在这里坐着。
【叔孙通是一个非常有能耐的人。
他自己有点小聪明,同时还很会给自己挑老板。
而且每次跳槽时,都能精准攀上大老板,其眼界之高,多得后人称赞。
他在秦朝时,在始皇帝那里混过。
不过那时始皇帝重视法家,青睐的是李斯这样的人,对儒家并不上心。
而且,叔孙通在儒家的话语权也并不强。
他虽然熟读儒家经典,但也只是个待诏博士,换言之,就是还没有转正。
但在始皇帝那里没有身居高位,并不代表这人没有才能。
想当初,始皇帝可是搞过焚书坑儒的。
叔孙通应该也是审时度势,没有惹怒过始皇帝,这才躲过一劫。
秦二世时期,因为他对胡亥的一顿夸,表面阿谀奉承,稍微晋升了一点点,从待诏博士转正成为了博士,也受到了秦二世的关注。
但是叔孙通是个明白人,他已经见识到了大秦内部的危机,知道这个地盘待不长久了,没有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很果断地就跑路了。
这跑路之后呢,他就来到了薛县,当时的薛县已经被起义军占领了。
乱世之中,当然得寻个靠山才好活命。
叔孙通发挥了自己审时度势的才能,决定跟随当时起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