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食堂饭菜做得确实不大用心。
青菜偶尔能吃出青虫。
荤菜是偶尔吃一回,肉味道到现在都没记住是什么味,还挺塞牙。
大家伙都穷,也没几个吃过真正好吃的。
本来平时不觉得有什么,今天听桑晓晓说的话,畅想了一下万一学校的菜格外好吃……
好像确实更乐意上学!
副校长没想到小同学说不吃就不吃,转头望向学生桌上的饭菜。
他仔细琢磨了一下,要是学校的饭菜比家里的好吃,他或许也乐意一天三顿都在学校解决。
要是有人挖他……
他指不定会舍不得。
“民以食为天。
”副校长念着这话,过去排队打饭。
等排到他了,他对着今天餐厅的师傅说了声,“食堂要不水平去进修一下?今天有个学生都不想吃饭了。
”
打饭的人见着是副校长,内心嘀咕着:不爱吃就别吃。
他嘴上应付:“……回头我们商量下。
”
副校长点头:“嗯,我回头找校长也说说。
”再让学校找上面也聊聊,指不定能拿他们学校当个试点。
另辟蹊径,从食堂升级来吸引学生和老师,这方法挺有意思。
桑晓晓并不知道自己不乐意吃饭,引发学校食堂升级。
她饿着肚子,拿了昨天买的糖将就撑了一天,下课后等桑爸来接。
父女两个一块儿回家。
接下来几天,桑晓晓虽不耐,却一直等着阳城的消息。
……
新一天,阳城出版社。
快递员把出版社的邮件全部送到了目的地。
他顺手把之前同事和自己提点的那封信取出,看到信封上写着的“价值三百万”看了两遍,嘿笑了一声,随后悄悄塞在了第三封邮件的位置。
听说投稿的是个小姑娘,花了大价钱一笔一划写了个文章来投稿,梦想就是当个作家。
这小姑娘特意在信封上写了个有意思的,看得他都想拆开信看一眼里面的内容。
因为这话实在有趣,他自然决定帮这个小忙,细心确保这封信送到了出版社,更是把这放在了前面些。
指不定人投稿成功,回头真成了大作家。
往后谈起投稿的故事,他这个快递员或许有机会能被反复提到。
当然,他也就是随便想想。
出版社内,唐雪君到门卫处,当场挑拣起今天的邮件。
她做编辑有两年了,如今负责阳城早报的一个学生优秀短篇栏目,以及这个栏目下小作者的整合出版书。
以前收稿子都是人推荐着来的,也有不少人过来投稿。
不过多杂乱没有什么主题。
全按着以前早报的风格来走。
文缺了,他们自己也得写。
现在不一样。
现在是编辑部组稿。
他们邀请一些有名的人写些稿子,或者向广大读者征些稿。
识字的人多起来,投稿的也多起来。
她是越来越忙。
这种日子挺有意思。
可惜她负责稿件多是不合格的。
因为识字不代表写出来的东西就能上报纸,学生写得多很幼稚,她还得挑选其中优秀的符合主题的。
她打算把投给作者的那些粉丝信件分掉,把专门属于投她们早报的全拿走。
才分了两个,她看到了第三封信件,发现信件上写着“价值三百万”。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