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下册 第14章

首页
事,倒也罢了。

    德妃,是皇后的亲妹妹。

    再者,哀家也想知道是谁这般天大的胆子敢污蔑皇后。

    ” 宋嘉言笑道:“真是巧了,臣妾怎么就跟母后想到一处去了呢?既然母后觉着他们查得慢,臣妾再问问皇上。

    ” 方太后见到宋嘉言笑靥如花,又是一阵气闷。

    不过,输人不输阵,方太后道:“也好。

    ” 昭文帝一直忙前朝的事,后宫越发顾不上了。

     好在宋嘉言将后宫管得井井有条,除了些许要紧事拣来与昭文帝说,再不叫昭文帝为后宫操半点儿心。

    如今,宋嘉言不得不旧事重提,叹道:“母后一直心急这件事,臣妾劝了几句,母后总是不悦。

    ” “知道了。

    ”昭文帝道。

     宋嘉言笑道:“还有一件事,今天臣妾刚说后宫减些用度,倒是叫景惠皇妹知道了。

    她下晌来请安,主动跟臣妾说想着捐些银子以酬军用。

    臣妾想着,多多少少的都是她的心意,就没拒绝。

    赶明儿,臣妾跟皇妹商议商议,如果能多筹些银两,就再好不过了。

    ” 昭文帝感念宋嘉言的心意,温声道:“还未艰难至此。

    ” “皇上不嫌少就好。

    ”宋嘉言笑道,“大事帮不上皇上,只能把后宫管好,不让皇上为后宫的事分心。

    剩下的,能做一点是一点哪。

    ”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啊。

    ”昭文帝笑叹一声,揽住宋嘉言的肩,温声道,“现在不好封赏子熙,朕记得立你为后时,追封你的祖父为三品散佚大臣,不如再升一升你祖父的品阶?” “升这个做什么?”宋嘉言道,“我于国无功,现在做的事也是我当做的。

    国家在打仗,也不好独皇后家这样又封又赏的。

    ” 昭文帝怎会不明白宋嘉言的体恤之意,自然心下熨帖,转而同宋嘉言说起别的话来。

     宋嘉言道:“三公主过年就及笄,这孩子素来乖巧,皇上平日里多留意帝都杰出子弟,咱们家的公主出嫁不必太早,心里还是要有数的,别事到临头再着急。

    ” “六皇子也十三了,按理这个时候该给六皇子安排侍姬的。

    但是臣妾在家时,臣妾大哥直到成亲也没通房丫头。

    臣妾想着,不如再等两年,待六皇子身子长成,再赏他宫人。

    就是日后,于子嗣上也有益处。

    ” 昭文帝道:“你看着安排吧。

    ” “三公主那里,自然有臣妾。

    六皇子正是半大不小的年纪,皇上跟他说说这些事儿,别叫孩子迷茫着。

    ” “好。

    ”昭文帝一笑应下。

     兴许是年纪的原因,昭文帝是喜欢听宋嘉言絮絮叨叨地说些儿女事的。

    或许,昭文帝只喜欢听宋嘉言说这些,宋嘉言是个强势而磊落的人,在昭文帝心里,宋嘉言有资格说这些话。

     自宋嘉言从老梅庵回了宫里,昭文帝便独宠凤仪宫。

     宋嘉言以为,哪怕不能与昭文帝白头到老,起码昭文帝会活到九皇子长大成人,她从未想到,昭文帝会突然病重。

     在御书房与内阁大臣商讨朝政时忽然倒地,再宣太医时,昭文帝已然话都说不出来。

     皇帝病重,边境还在打仗,这时节,内阁大臣都要愁死了。

     方太后与宋嘉言闻了信儿都赶去了昭德殿,方太后一见便扑上去痛哭“我的皇儿啊”,宋嘉言看着昭文帝面色青白躺在床上生死不知的模样,心里也很不好受,眼圈儿微红,问太医:“皇上的病如何了?” 太医正一脸沉痛,如丧考妣:“臣等无能!皇上忽然之间病势沉重,臣等已为皇上行针,若皇上早日清醒,尚有一线之机。

    ” 方太后闻此言已是大怒,指着太医正怒斥:“若救不回皇帝,哀家绝不饶恕尔等!” 发了一通脾气,方太后瞧宋嘉言一眼,道:“九皇子、五公主年纪尚小,还需人照顾,皇后先回去吧,这里有哀家。

    ” 宋嘉言道:“如今皇上病重,宫里宫外的事还需太后做主,太后保重凤体方好。

    ” 这话,方太后听着倒还顺耳。

     宋嘉言又道:“皇上病重若此,不说太后,便是臣妾,也是十二个不放心。

    小九儿、五儿年纪虽小,也知孝悌之意,何况还有端睿、六皇子他们,都是大人了,若是皇上微恙倒罢了,现在这样,断没有不让他们来侍疾的道理。

    不如宣召端睿进宫,还有宫里的几个孩子们,都是一样的孝心,臣妾给他们排个时间,叫他们轮流来侍奉皇上,也是咱们皇家给天下做表率的意思。

    ” 方太后虽然心焦儿子的病,心思倒也没乱,抹着眼泪道:“有哀家就够了,弄来一大堆的人,吵到皇帝。

    ” “太后爱子之心,天下尽知。

    ”宋嘉言并不强求,又道,“只是,皇上忽然病重,前朝的事要如何决断,还得太后拿个主意呢。

    ” 方太后想都未想,道:“让仁德看着办吧。

    ” 宋嘉言便不再说话了。

    宋家虽是寒门出身,可宋嘉言出生时宋荣就已经是官身,当初,宋嘉言被立皇后,宋荣也是跟她讲过朝中形势的。

    尤其,宋嘉言做皇后这几年,说是后宫不可干政,她自己也注意避嫌,不过,前朝的事她还是稍微知道些的。

     皇权自然是高高在上,但东穆王朝是有内阁的。

    内阁辅助君王处理朝政,权柄也不小,否则,当初昭文帝要立她为后不至于费那般力气。

     方太后依赖小儿子,却是太想当然了。

    不要说仁德亲王藩王之身要避嫌朝政,就说仁德亲王的年纪,真叫他主政,还有内阁什么事? 不要说祖宗规矩、朝廷法度,便是从私心私利算,内阁那些人也断不能叫仁德亲王如意的!昭文帝如今这番情形,宋嘉言想活命,九皇子必然要登基。

    可是,这种情形下,九皇子登基之事定然不会太顺遂,宋嘉言深知朝中大臣对她的忌惮,索性先叫方太后与内阁去较量一二! 内阁里六位辅臣,自昭文帝突病,便未曾离开内阁一步,此时,听到方太后的口谕,内阁首辅彭老相爷的眸子微微一沉。

     内阁次辅乃礼部尚书李修竹,首辅未说话,李修竹却是明白彭老相爷的心意,对来传谕的内侍道:“皇上病重,宫中尚有四位皇子,皇子尚在,自来没有藩王主政之理,臣等请求面见太后。

    ” 内侍李达乃方太后身边大太监,自来得方太后重用,却是与前朝打交道不多。

    李达道:“太后悲伤过度,能不能见诸位大人还两说。

    如今,诸位大人还是先接了太后的口谕,奴才也好回去复命!” 彭老相爷沉声道:“我等身受皇上皇恩,今皇上龙体不适,宫中皇子有九皇子为嫡,六皇子为长,论及血统,也轮不到藩王主政,请太后恕臣等不敢轻受此谕!” 内阁此番态度,李达心下微凛,也不敢强求,讪讪而去。

     内阁排行第三的辅臣乃兵部尚书郑守,郑尚书忽然道:“不知皇后娘娘是什么意思?” 当初宋嘉言立后,彭老相爷反对声音最响,此时却沉默了。

    他当然不喜欢宋嘉言,可是,如今看来,方太后显然更是个狗屁不通的,竟然说出让仁德亲王代政之语,实非国之幸事。

     这种情况下,彭老相爷不得不考虑凤仪宫的态度了。

     尤其,凤仪宫育有嫡皇子。

     方太后第一道口谕就给内阁顶了回来,还未听完内侍回禀,方太后已是气得不得了,浑身发抖,怒不可遏,嘶声斥道:“皇帝不过微恙,这些大臣便不将哀家放在眼里!岂有此理!简直岂有此理!” 内侍李达跪在地上,满头冷汗,战战兢兢,不敢说话。

     宋嘉言轻声劝道:“太后息怒,前朝的事务,臣妾是不懂的,想来还是皇上的病情要紧。

    ”方太后在昭文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