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终章:我要像花儿一样,永远簪在官家的通天冠上

首页
活着重要,还是虚名重要,可做个取舍。

    至于虚名,绥国已然国破了,就算殉国,名声也好听不到哪里去,何必白搭上一条性命呢。

    我言尽于此,三思吧!” 他没有逗留,说完就走。

    一心想死的人,无论如何都劝不回来。

    越是哄着,他越觉得生无可恋。

    倒不如醍醐灌顶,在痛处奋力一击,治好了,一辈子都不会再犯。

     他背着手踱步,广袖飘飘拂过地面,有枯叶从头顶飘下来,落在他肩上。

    快到宫门上时,听见身后传来呜咽的悲鸣,他站住脚。

    元述祖侧耳,“陛下听……” 能哭出来,就说明是放下了。

    建帝毕竟年轻,十七岁的少年郎,背负一个国家,其中的辛劳,只有同样做国君的人才能体会。

    他点点头,“如此甚好。

    ”从门槛上迈了出去。

     建安经过一场大劫,短时间内缓不过来。

    这城像个失怙的孩子,还得一点一点重新培植起来。

    他倒是很有兴趣照他的想法构建,可惜时间紧,不能顾此失彼。

    大事一一安排妥当后,就该返回汴梁了。

     皇后倚着引枕吃零嘴,点心只吃馅儿,把皮剥下来,全塞进他嘴里。

    倒是个关心国家大事的人,忙里抽空问他,“绥国旧臣还启用么?” 他嚼不过来,噎得难受,连灌了好几口茶方道:“往后绥即是钺,绥臣须用,令他们融入,以抚民心。

    不过要分良莠,不可屈才,也不可……”她又伸过手来,他看见那蜜煎的皮就怕,委婉暗示,“整个吃起来,味道是不是不一样?。

    ” “我不知道,反正我只喜欢吃馅儿。

    ”蜜糕咬开一个口子,她撅着嘴把里面的豆沙吸尽了,然后眨着大眼睛,装模作样把瘪瘪的玉兔搁在了盘沿上。

     所以看得起你才让你吃她吃剩下的,得此礼遇,还有什么可挑剔?他受了欺负不敢多言,待大队人马出了建安城,打帘一看,用一种很庆幸的语调告诉她,“你不是要祭拜你爹爹么,好像快到了。

    ” 她听了放下点心,抽出帕子来掸了嘴角和身上的残渣,两手压在膝头端坐着,乍一看真是端方得体的正宫做派。

     录景备好了香烛,御辇停下后上前打帘,她搭着他的肩头踩上脚踏,往后一望,郭太后也下车来了。

     孤零零的坟茔立在旷野上,经过了一冬,看上去分外荒凉。

    军中没有步障遮挡,任北风吹着,脸上刀割一样。

    郭太后到墓碑前仔细端详,卷起袖子在从风两个字上反复擦拭,擦了很久,人便瘫软下来泣不成声了。

     秾华和高斐上去搀扶,哽声劝慰道:“今日我们一家人都来了,爹爹一定很高兴。

    孃孃别这样,过去的事就不要想了,小心自己的身子。

    ” 郭太后只扒着他的墓碑不松手,这时候千言万语都说不出口,她心里太多的遗憾和委屈,离别时青春正盛,再相见他已经黄土掩骨。

    她害死了他,如果不是情上作践,他何至于三十出头就不在了。

    她欠着他的相思债,一辈子都还不完。

    同崇帝虚以委蛇,不过是一个女人对权利的屈服,她心里爱的,始终是这结发的丈夫,从来没有变过。

     以前没有觉得丢了江山好,可是这刻却改了想法。

    她终于可以走出皇城来祭奠他,痛快地哭一哭,把这些年的憋屈都发泄出来,忽然感觉什么都不重要了。

     秾华一味劝导,怕她伤情过度,将她送回了辇车里。

    自己去爹爹坟前拜祭,喋喋说了很多话,说这一年来的际遇,说现在的心满意足。

     “我怀了个孩子,不知是男是女。

    因为生在七月里,我给他取名叫菡萏。

    前阵子颠踬,菡萏险些没了,我想是爹爹在天上保佑我,让我几次化险为夷。

    ”她含泪说,“我们都去了汴梁,留爹爹一个人在这里太孤单,我想给爹爹迁葬,又怕扰了爹爹清静。

    爹爹今夜入女儿梦里来,给我个示下,若愿意,我安排下去,逢年过节也好就近祭拜。

    ”说着拉今上过来,笑道,“这是郎子,爹爹以前见过的,不知还记不记得。

    ” 他拱手上香,“我和秾华结成夫妻,只因政务繁忙,没有来通禀泰山,心里惴惴难安。

    秾华于我来之不易,我必定加倍待她好,不让她再受半点委屈,请泰山大人放心。

    ” 在墓前,总有种绵绵的哀思,扯也扯不断。

    她在风口站了太久,怕她受凉。

    加上又要赶路,他好说歹说将她带回车上。

    车队往前,她精神萎靡,他想尽办法才哄得她高兴起来。

     天气转暖,道旁沟渠里的冰都消融了,有微微的绿意从枯黄的草根里绽出来,放眼眺望,春在不远。

     行行重行行,回到汴梁已经是一个月后了。

    这段时间有宰相和金吾将军通力镇守,京都一切安好。

    入城那日,朝中文武大臣都来迎接,御道两旁百姓山呼万岁,盛景空前。

     秾华还记得初入汴梁,正是在端午那日。

    钺人不喜欢端午,据说虫袤滋生,百毒横行,不是个吉利日子。

    她们那时被安置在四方馆,待到第二日才正式入禁庭。

    现在想想,以前的事恍在梦中。

    彼时少年侠气,立志迷惑君王,成为一代妖后。

    结果功败垂成,反倒怀了人家的孩子,一心一意过起日子来。

    现在忽然忆起,觉得自己十分的滑稽可笑。

     君王还是那个君王,不断壮大,愈发令人敬仰,她却已经不是原来的她了。

    有过喜极而泣,也有过锥心之痛,慢慢成长,终有一天可以辅佐他,同他并肩而立。

     入禁中,没有再回涌金殿,仍旧住柔仪殿。

    前朝的事繁琐,官家回京后,积压的政务等他定夺,他把书房搬进了柔仪殿偏殿。

    秾华偶尔去看他,他穿着褒衣坐在矮榻上,一手支着头,长而洁白的手指挡住半边脸。

    有日光投在他膝上,他略动了动,崴身斜倚着锦字靠垫,抬眼看她,眼眸乌沉,笑得赏心悦目。

     她怕打扰他,冲他扮个鬼脸,复退回后殿去。

    桌上堆了很多绫罗,她开始挑拣花样,为孩子做衣裳。

     “这个可好?”她扯过一匹重莲纹的花绫,比在自己身上,“可以做个小褙子,两边开叉,一直开到腋窝底下。

    ” 秦让抱着拂尘站在一旁,她说什么都点头道好。

    她也不太在意,知道他不会提供什么好的意见,询问他好像只是为了得到肯定。

     她坐在桌旁穿针,“官家赐了府邸,我孃孃他们可安顿妥当?” 秦让说是,“臣昨日奉命看过,禁中拨人入宅邸侍奉,还专配了都知统管,圣人不必挂怀。

    ” 她听后放缓了手上动作,知道宅中人都从后省派遣,多少有监察的意思在里面。

    毕竟身份尴尬,就算官家不计前怨,谏官们也不能答应。

    为避免群臣弹劾,倒不如提前化解矛盾,也免得孃孃和高斐成为众矢之的。

     她点了点头,“这样也好,过两日就是寒食了,到时候安排下去,我领孃孃到艮岳游玩。

    ” 正说着,录景从外面进来,送来了一筐蜜柑,“岭南贡柑入京了,这是最后一批,也是最甜的,圣人尝尝。

    ”言罢看她引线,笑道,“皇嗣的衣衫都由尚宫们打点,圣人到时候只管挑选就是了,小心自己的眼睛。

    ” 她垂眼笑道:“我做贴身的小衣,孃孃做的,我们菡萏穿得称心。

    ”一壁说着,压声打探,“这两日前朝可有什么说法?郭太后母子押回汴梁,必定有不少臣工反对罢?” 录景往偏殿看了眼,点头道:“众臣力谏永除后患,官家一一驳回了。

    料明日要议封赏,又有一大帮子人出来唱反调。

    ” 她蹙眉道:“这些大臣,心眼小得绿豆一样。

    官家既然受降,总要有容人的雅量。

    逼他杀建帝,让后人道他长短么?” 录景道是,“官家今早于垂拱殿召见通议大夫,暗示他明日奏请复立皇后,臣担心又会掀起轩然大波,到时候闹得不可开交。

    ” 闹是一定会闹的,她早就做好了准备,届时自有主张。

    忽然想起贵妃来,便询问宜圣阁的近况。

    录景道:“除夕那日太后李代桃僵,将梁娘子送到官家榻上,被官家识穿。

    那时官家气极了,险些诛杀梁娘子,后来又命殿前司审问。

    梁娘子大约是惊吓过度,据说病了一阵子,之后就一直怔怔的,傻又不像傻,横竖不伶俐了,不知现在什么境况。

    ” 她哦了声,细想想,贵妃虽然可恨,但也有可怜之处。

    她和她不一样,正统的公主,肩负的责任比她大。

    国家存亡不但关系到百姓,更是一个姓氏的荣辱。

    身后有国家,她才是尊贵的,如果国没了,她还剩什么?一个年轻姑娘入禁庭,从来没有得过宠爱,她有她的委屈。

    如今眼看绥国被灭,接下去就轮到乌戎了,她八成觉得惶惶的,没有依托了。

    所以宁愿痴傻着,不管是真是假,也是种自保的手段。

     她叹了口气,“传医官诊治了么?” 录景道:“传了,吃了半个月药,不见有好转。

    圣人不必过问她,臣知道应当怎么办。

    这阵子严加看管着,待半年后官家起兵攻打乌戎,梁娘子这里自然会有个了断。

    ” 她盘弄着顶针问他,“你看会如何处置?” 录景想了想道:“可能会赐死,也可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