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长:“解题方法也总结得很精当,语文高考拿分和平时学习是两件事,考试还是要套路。
”
学委:“应试训练和文学素养两不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
姚强加入不进来这段对话,但又很想参与,憋了半天举手赞同:“对,听得我一点都没困。
”
……
对话还是无可避免地走向了终结。
老贺退居二线,成了年级组长,拥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顺便还笑眯眯抓了这群下课一起来看老师的学生的差,把禁止翻墙的告示和浆糊一起塞过去:“去,就贴每次你们翻墙那个地方,贴完再走。
”
两条后街被整顿了好几遍,基本从小吃小摊变成了规范的商铺。
路上车来车往得多了,为了学生的安全,围墙也被重新修高,以免翻墙出去的学生出什么事故。
只可惜多年流传下来的传统还是不那么容易纠正。
于笙以身作则了一段时间,有一天起得晚了,为了赶上早自习,还是顺手翻了墙。
结果正好被他们学校刚调来的新领导撞上:“站住!哪个班的,你们班主任是谁?”
当了老师之后于笙的脾气明显比之前好,心平气和跟他解释:“我就是班主任。
”
新领导看着他格外年轻的长相,气得胡子都有点歪:“你是班主任?那我还是校长呢!给我过来,记名字!你们班主任不来不准走……”
一群人想笑不敢笑,班长拼命咳嗽着保持严肃:“那后来呢?”
“后来。
”老贺抿了口茶,有点感慨,“幸好于老师的班主任还没退休,不然我们学校的校长可能就换人了。
”
……
不论怎么说,整改之后,校园周边的秩序确实比之前好了不少。
已经是全省有名的示范高中,三中的伙食也明显有所提升,食堂品质今非昔比。
于笙回办公室拿了饭卡,带着这群人去吃了顿饭,顺利花完了饭卡里常年不动的最后一笔菜金。
于老师的班主任也跟着这群学生一起蹭了顿饭,心满意足迈着方步,回高三楼去看晚自习了。
“笙哥,你不翻墙的话,下班回家不远吗?”
段磊还记挂着于笙家特殊的地理位置:“我记得你们家从正门走,要坐好几站地公车的。
”
于笙笑笑:“有人压榨,下班还得打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