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白银,经海路运至欧洲,其价值可翻百倍,高达数万两!若我大明能控制一二处关键的香料岛屿,组建官方舰队进行贸易,每年之获利,保守估计,亦在三百万两白银之上!”
“三百万两!”这个数字让在场所有人都是心头一震。
这几乎相当于大明朝一年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了。
“此还仅仅是香料一项!”朱雄英趁热打铁,“若再加上金银矿产、珍稀木材、各类宝石,其利何止千万?以千万之利,来填数百万之军费与赈灾款,孰轻孰重?届时,朝廷不但无亏,反而大有盈余。
我们可以减免赋税,真正做到让百姓休养生息;我们可以打造更精良的兵甲,让北元残余,再无南下之可能!请问殿下,这究竟是动摇国本,还是在为我大明,夯实万年之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标一时语塞。
他可以从道德上反驳,却无法辩驳这笔巨大的经济账。
朱雄英又转向徐达,再度躬身:“大将军所虑,军务为重,后勤为先,字字珠玑。
孙儿亦知,我大明水师,目前尚不具备远洋决战之能。
因此,孙儿之策,并非要一步到位,发动一场远征。
”
他伸手在地球仪上,点住了大明东南方一个不起眼的小岛。
“第一步,是‘立足’。
此地,名曰‘琉球’,亦称‘台湾’,孤悬海外,土地肥沃,但其上土着部落,兵备松弛。
其地理位置,恰好扼守南北航路之要冲。
我军可先取此地,作为我大明舰队的第一个前进基地和补给港口。
”
“以台湾为基点,再向南,逐步探索,建立据点,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如此,则可将万里海疆,化作千里之遥。
我军无需一次性万里馈粮,只需分段补给,风险便可降至最低。
”
“至于战法,”朱雄英的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海战不同于陆战。
陆战,人多者胜。
海战,船坚炮利者为王!孙儿已请格物院试制新式火炮,其射程与威力,远超元时之旧物。
只要我等船只优于敌,火炮强于敌,便可拒敌于百丈之外,令其不能近我战船分毫。
此乃以‘器’胜‘人’,非以命相搏。
”
徐达听得眼神愈发明亮。
朱雄英所言的“前进基地”、“分段补给”、“火炮优势”,完全是站在军事将领的角度思考问题,将一个宏大的战略,分解成了切实可行的战术步骤。
这让他那颗渴望建功立业的心,再次火热起来。
最后,朱雄英面向刘伯温,神情变得无比肃穆。
“诚意伯以‘国运’论之,高屋建瓴,孙儿拜服。
伯爷所言‘天道循环’,正是孙儿力主‘外封’之根本原因。
我等今日所为,正是要为我大明,为我华夏,寻一条跳出这宿命循环的通天大道!”
“伯爷言及‘危机’,孙儿亦不敢忘。
故而孙儿从不认为此事可一蹴而就。
孙儿恳请皇爷爷与诸位重臣允准的,并非一场豪赌。
而是一次小规模、可控制的‘验证’。
”
他退回中央,对着朱元璋深深一拜,声音铿锵有力。
“孙儿恳请皇爷爷,允准孙儿以太孙之名,秘密组建一支小型的远洋探索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