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章 变法图强,撼动根基

首页
孙儿在松江,只看到了一群利欲熏心的商贾,以为他们便是阻碍。

    可直到孙儿查抄了他们的信件,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

    ”朱雄英将那封关键的信件,恭敬地呈上。

     朱元璋接过,一目十行地看完,原本缓和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眼神中迸射出当年沙场征伐时的凛冽杀气。

     “好,好一个‘士绅之忧’!好一个‘动摇国本’!”他将信纸重重拍在桌上,怒极反笑,“咱当年跟着郭子兴起事,为的是什么?不就是因为活不下去!不就是因为那些地主老财,收了咱家的地,逼死了咱的爹娘!咱以为,咱坐了这天下,百姓就能安生。

    没想到啊,这帮读了几天书的畜生,换了身皮,又趴在百姓身上吸血!他们的国本,是要咱大明的百姓,世世代代给他们当牛做马!” 这番怒火,在朱雄英的预料之中。

    朱元璋的出身,是他心中最深的烙印,也是他最强大的武器。

     朱雄英顺势跪下,沉声道:“皇爷爷息怒。

    孙儿请罪,是因为孙儿的破风犁,无意中惊动了这些人,打草惊蛇。

    但孙儿也因此看清了一个道理。

    ” “什么道理?” “我大明的国本,不在士绅,而在万民!士绅富,则民穷;民穷,则国弱。

    如今国库吃紧,边疆不稳,根子就在于此。

    天下的财富,如同一条大河,本应流向国库,滋养社稷。

    可现在,这条河的中游,被无数士绅地主挖了千万条沟渠,他们把最肥美的河水引进了自家的小池塘。

    流到国库的,只剩下一些残羹剩水。

    长此以往,大河干涸,国将不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番话,如同一把钥匙,精准地打开了朱元璋的心锁。

    他最恨的,一是贪官,二是地方豪强。

    朱雄英的这番“河流论”,将士绅地主阶层描绘成了一个窃取皇权、掏空国库的巨大集团,正中他的要害。

     “咱知道!”朱元璋的拳头捏得咯咯作响,“可这帮人,盘根错节,朝堂上,地方上,都是他们的人。

    咱杀了一批,又冒出来一批,杀不尽,除不绝!” “皇爷爷,杀,是治标不治本。

    ”朱雄英抬起头,眼中闪烁着超越时代的光芒,“孙儿以为,对付他们,不能只用刀,要用‘法’。

    我们不必夺他们的地,只需釜底抽薪,改变他们与佃户之间的生产关系,就能从根子上瓦解他们。

    ” “怎么改?”朱元璋身体前倾,显然被彻底吸引了。

     “孙儿斗胆,草拟了一套‘均田新制’的方略,想请皇爷爷定夺。

    ” 朱雄英深吸一口气,将他酝酿已久的计划和盘托出: “第一步,试点先行,不动根本。

    我们不碰现有士绅的田产,先从皇庄、军屯和无人开垦的荒地入手。

    将这些土地,以极低的租子,甚至免租三年的形式,分给无地的农户耕种,让他们成为直接向朝廷纳税的自耕农。

    ” “第二步,明晰产权,丈量天下。

    以皇爷爷您当年推行的《鱼鳞图册》为基础,借助格物司的新式测量工具和计算方法,重新丈量全国土地。

    这一次,要做到分毫不差,登记在册,彻底杜绝隐田、瞒报。

    让每一寸土地,都在朝廷的掌控之下。

    ” “第三步,设立租上限,保护佃户。

    在试行成功后,颁布法令,天下田租,不得超过四成!并确立‘永佃权’,只要佃户不拖欠地租,地主不得随意收回土地。

    如此一来,佃户有了盼头,生产的积极性自然高涨。

    多出来的粮食,就是他们自己的。

    地主虽然租子少了,但收成稳定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