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又心疼钱又心疼儿子:“……”
沈月在一旁闻着香味只流口水,她终是心软了:“那……买吧。
”她跟小贩还了还价钱,最后花32文钱买到半只三黄荷叶鸡。
出了城门不远处有条小溪,朱氏带着沈持和沈月去洗手,而后娘仨坐在溪水边上等顺路回村子的骡车。
等待的功夫,朱氏看着沈持小小的手掌中被磨出好多水泡,一把抱住他:“阿池,疼不疼啊?”
“一点儿都不疼,”沈持闻着荷叶鸡飘出来的香气,全然忘了一天下来叫卖的辛苦:“回去睡一晚就好了呢。
”
天蒙蒙黑,村头不少人坐在家门口唠嗑,远远看见沈持回来,道:“阿池这两天一直进城呢?”
沈持笑着答道:“嗯,看个新鲜。
”
村口的人交头接耳喋喋不休,不过比起后世离谱到家的传言,没玉村的人还算很淳朴的。
沈煌在卧房睡觉,妻儿回来都没吵到他,睡得昏天地暗。
张氏来找朱氏:“二嫂,今儿轮到我做饭,我多做了些,给你们留着饭呢。
”
大概是昨晚沈知秋来找沈持,被善意对待了,所以张氏对二房的态度稍微有些改变。
朱氏去厨房将饭菜取过来,果然见比往日丰盛些,她将烧鸡摆盘,之后叫醒沈煌,一家人开始吃饭。
“你还不知道呢,”她对沈煌说道:“阿池今儿去城里卖蝈蝈了。
”她点了点那盘荷叶鸡:“阿池挣钱买的。
”
把今日的事一五一十说给他听。
沈煌先是诧异,接下来严肃地看着沈持说道:“阿池,我听说读书人清高,瞧不起贩夫走卒,你既打算去青瓦书院念书,以后还是不要去城里卖蝈蝈了。
”
免得日后被同窗轻视。
沈持深知沈煌是为他好,他一本正经地说道:“爹,我知道了,等去了书院,我一定做个眼里只有笔墨,不沾铜臭的读书人。
”
“你小子,”沈煌险些被他稚声稚气的表态逗笑:“哪里学得如此说话。
”
“爹,我说的是正经的嘛。
”沈持夹子音道。
沈煌拧不过他:“卖完这一茬要收收心,好好准备念书的事情。
”沈持满口应承。
“你当真能记得30多人的住址?”沈煌替他发愁这件事:“不会记错?”
沈持稳当地回道:“不会的爹,再有30人我也记得住。
”他可能是看一遍就记住圆周率后300位的人,这算什么。
为了让他爹放心,他把今日报给他的人家与住址从头至尾复述出来。
沈煌动了动唇:“……”巨大的惊愕或者说是惊喜让他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或许这孩子真是有点聪慧在身上的吧。
“可是,”他又换了份操心:“30多只呢,一夜能编出那么多笼子吗?明日能抓到这么多蝈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