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老红军杨光模的传奇人生

首页
给养,为部队的生存提供保障。

     一天,师长王光泽组织一百人下山到昔土坝筹集给养。

    当时红军战士报名者有九十三人,尚缺七人。

    杨光模看到这一情况,毫不犹豫地主动请缨,挑选了六名游击队员,带队出发。

     队伍在夜色的掩护下,于半夜抵达昔土坝。

    他们小心翼翼地打开一家土豪的粮仓,开始装粮。

    然而,就在这时,被敌人发觉了。

    杨光模沉着冷静,他协助战士们装好粮食,自己最后才装了一袋约七八升的粮食。

     在返回的途中,经过一条小河沟时,敌人追了上来。

    黑暗中,一把马刀突然砍向杨光模的手臂,顿时鲜血直流。

    他的手一松,粮食掉落。

    但他没有丝毫退缩,不顾伤口的剧痛,拼命将粮食扛上肩,继续追赶队伍。

    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无论如何,都要把粮食带回去,保障部队的生存。

     到达部队驻地后,王师长亲自检查他的伤口,发现手臂上的伤口大口子连骨头都露了出来,赶忙让军医上药包扎。

    看着杨光模坚毅的神情,王师长心中充满了敬佩。

     后来,敌人进犯,独立师在苏家坡、交流塘、烂泥坳等地连续击溃敌人进攻。

    敌军不甘失败,调集两千多人向护国寺合围。

    而此时,独立师兵力仅五百多人,敌众我寡,形势十分严峻。

     独立师退至钟灵寺设伏,经过一天激战,消灭敌军百余人,我军亦伤亡二十多人。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杨光模与团政委胡宏升并肩作战。

    然而,不幸的是,政委中弹,脚部受伤。

     杨光模毫不犹豫地背起政委,在山路上艰难地奔跑。

    他的脚步沉重而坚定,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政委背到安全的地方。

    他背着政委跑了十多里山路,因政委伤势过重、流血过多,最终还是牺牲了。

    杨光模悲痛欲绝,但他强忍着泪水,带着三位同志将政委掩埋后才离开。

     独立师撤离梵净山,向湖南转移寻找主力红军。

    途经江口、松桃、秀山境时,在松桃迓驾附近的石号坡,遭遇当地反动民团袭击。

    混乱中,杨光模与部队失散。

    但他凭借着机智和勇敢,躲过了敌人的搜捕和盘查,于1934年底回到沿河。

     此时的黔东苏区,正遭受敌人残酷的蹂躏。

    天宫井的反动头目扬言要杀害杨光模。

    他有家不能归,只好在山洞中躲藏。

    那漫长的岁月里,山洞成为了他的栖身之所。

    乡亲们劝他暂且外出躲避,无奈之下,他只好离开妻室儿女,逃到德江县泉口司的芦统溪。

    在那里,他帮人做工、说春、做背脚,艰难地求生,这一躲,就是整整十三年。

     迎接曙光:在新时代续写辉煌 1948年,革命的烽火燃遍全国,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摇摇欲坠。

    杨光模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

    他知道,黎明的曙光即将到来。

     终于,在这一年,他回到了家乡,在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上,迎接新的曙光。

    解放后,杨光模焕发出蓬勃的革命青春。

    他担任村农会主席,带领乡亲们开展清匪反霸、土地改革等工作。

     在清匪反霸的斗争中,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天晴下雨、刮风下雪,他都带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