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彻底点燃,从此,他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
入党之后,杨光模的革命意志愈发坚定。
八月十五日,一场激烈的战斗在淇滩打响。
杨光模带领着游击队,协同红三军主力与沿河独立团,如猛虎般冲向敌人。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无畏,喊杀声在山谷间回荡。
在这场战斗中,他们一举消灭了黔军付衡中旅一个营,取得了重大胜利。
紧接着,他又率队参与第二次攻占沿河的战斗。
战前,敌人为了阻止红军的进攻,将沿河至淇滩各渡口的船只全部拉至乌江西岸封锁。
红军面临着船只短缺的难题,这无疑给进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关键时刻,杨光模临危受命。
他深知任务的艰巨和重要性,没有丝毫犹豫,连夜赶赴曾子坝、兆渡坝。
在那漆黑的夜晚,他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坚定的信念,四处寻找船只。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寻得了三只木船。
然而,其中一只木船漏水,这可急坏了杨光模。
但他很快冷静下来,迅速找来棉絮,将漏洞仔细地扎好。
就这样,他为红军解决了船只的难题,为战斗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古历八月十五日,夜色如墨,红九师在游击队的密切支援下,趁着夜色将木船划出小河,在小河与乌江汇合处的沙坨渡口强渡乌江。
战士们悄无声息地靠近敌人,当距离足够近时,他们如雷霆般发起攻击。
敌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顿时乱作一团。
在红军的猛烈进攻下,敌军败退,我军乘胜追击,成功第二次占领沿河县城。
这一战,有力地巩固和拓展了黔东根据地,而杨光模的名字,也在这片土地上被人们传颂。
坚守斗争:在烽火中砥砺前行
1934年10月,红三军与红六军团在印江木黄胜利会师。
为了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两军团决定东进湖南,发动湘西攻势,同时重组黔东独立师,坚守黔东根据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红二、六军团主力从南腰界出发东征后,黔东独立师在特委书记兼政委段苏权、师长王光泽的率领下返回苏区,与特区保卫队、政府工作人员及各游击队共同抵御进犯之敌。
杨光模带领着天宫井游击队,编入沿河独立团,再次投身到保卫红色政权的神圣战斗中。
黔东独立师在沿河印山堡、袁家湾等地与敌激战后,川、黔两省敌军以数十倍的兵力从四面八方向苏区合围。
形势万分危急,仿佛一张巨大的黑色罗网,正逐渐向独立师收紧。
特委当机立断,决定独立师采取外线作战,向梵净山转移。
杨光模接到命令后,即刻随部队从瓦厂坝向印江沙子坡集结。
11月10日,独立师离开沙子坡,向梵净山进军。
梵净山,山势险峻,林深草密。
杨光模随独立师进入梵净山护国寺一带后,迅速投入备战。
他与战士们一起挖掘战壕,那坚硬的土地在他们的锄头下逐渐被翻开,一道道战壕在山间蜿蜒。
他们还构筑简易工事,砍伐树木截断主要道路,在各险要隘口堆积滚石,每一项工作都进行得紧张而有序。
同时,他还下山筹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