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章 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首页
黔东革命根据地,是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完全丧失,红三军处境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了保存和壮大革命力量,在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领导下,经红三军和黔东各族人民浴血奋战而共同创建起来的。

    这块独立完整的根据地的开辟过程,不仅反映了创建根据地的艰巨性,而且也体现了一定的特殊性。

    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不仅为湘鄂西失败后转战千里、损失巨大的红三军创造了休整、发展的条件,使自湘赣革命根据地西征后,艰苦奋斗、屡遭挫折的红六军团能有目标地向黔东进发,得以实现同红三军胜利会师,并结成一个团结战斗的整体,而且为红二、六军团新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有力地策应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红军征战史乃至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在根据地创建过程中,黔东军民创造了一整套基本经验,形成了一套优良传统,培植了独特的黔东革命精神,给黔东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和重要贡献 一、根据地的内涵及特点 黔东革命根据地创建之初,各项建设工作便随之展开,形成了开辟根据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办法。

    主要抓了党政建设和武装斗争,开展了土地革命、民族工作、统战工作、反“围剿”斗争,抓了财政金融、交通邮电、商业贸易等经济工作,发展文教、卫生等事业。

    黔东革命根据地能够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建立、发展和壮大,有其自身的内涵和特点,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党的建设在逐步克服“左”倾错误影响过程中得到恢复和加强,是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红三军入黔时,部队的各级党、团组织早已被“左”倾错误领导者解散,当时全军登记在册只有4名党员。

    尽快恢复红三军的党组织和政治机关,成为根据地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建立和发展地方党组织的前提条件。

    枫香溪会议后,在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的领导下,恢复建立了军党务委员会、军政治部和团以上的政治机关,大部分党员经过重新登记,恢复了党籍。

    在恢复军队党组织和政治机关的基础上,又从根据地的积极分子中发展了一批党员。

    成立了中共黔东特区工作委员会,党的基层组织也逐步建立起来。

    在此期间,停止了在红三军中的错误“肃反”,党组织成为根据地的领导核心。

    为加强苏区党的建设,还制发了“关于共产党组织在秘密环境下的活动方式”等文件,并为根据地军民反“围剿”斗争作了思想动员和组织准备;以后,又成立了中共黔东特委,领导根据地人民进行了艰苦的坚守斗争。

    黔东革命根据地时期,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得到进一步弘扬。

     (二)从实际出发,发动群众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体现了根据地民主建政的特色 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是黔东革命根据地的首要任务。

    参加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红军干部,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指导,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广泛深入发动群众,从根据地的实际出发,主要采取先组织农民小组,由小组选出代表,再由代表选出总代表组成乡工农兵代表会议,成立乡苏维埃政权,凡一乡之事,均由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然后交苏维埃政府执行。

    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红三军还采取办短期训练班等形式,培养苏维埃干部,积累政权建设经验。

    17个区、100多个乡革命政权的逐步建立,使黔东贫苦人民政治上翻身当家做主人,特别是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的诞生,标志着云贵地区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产生了重大革命影响。

     (三)加强革命武装建设,努力提高红军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是根据地宝贵的建军经验 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军队建设,与其他根据地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一是重新恢复军队中的党、团组织,重建政治机关和政治制度,很快消除了军内因“肃反”长期存在的人人自危的阴影,开展了党、团员重新登记和发展党、团员工作,提高了军队的政治素质。

    二是改造具有迷信色彩的“神兵”队伍,组建地方武装,并适时过渡为红军正规部队,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

    红军到达黔东后,随即提出与以农民为主体的“神兵”武装建立革命的联合,对其进步头领实行团结、改造的方针,对混入“神兵”中的阶级异己分子进行清洗、镇压,对代表工农群众的“神兵”领袖则加以重用。

    在团结、改造“神兵”武装,建立游击队基础上,成立了沿河、印江、德江、黔东、川黔边5个独立团,组建成红三军黔东独立师,标志着地方武装向正规红军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从而壮大了红军队伍,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三是在红二、六军团会师后,两军团的力量随之进行整合,从红二军团中抽调一批干部充实到红六军团任基层指挥员,又从红六军团中抽调一批干部到红二军团担任政工干部,使这两支来自不同战略区域的红军队伍力量得到整合和加强。

    四是在红二、六军团会师后,重新组建的红二、六军团黔东独立师,承担了策应军团主力进军湘西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并保卫黔东革命根据地的艰巨任务,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四)较为彻底地实行给黔东人民带来实际利益的土地革命,是根据地的显着特点 根据黔东地区大部分土地被地主豪绅分割占有的状况,以及黔东人民对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并渴望得到土地的强烈要求,红三军在黔东印发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及相关文告,大力宣传苏维埃土地革命,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定通过了《没收土地和分配土地条例》,各区革命委员会和乡苏维埃又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

    在党的土地革命方针政策的指引和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的指导下,根据地全面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运动,推翻了沿袭几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使无地少地的农民第一次获得了土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激发了根据地人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

     (五)制定和实施符合黔东实际的民族政策,是根据地各族人民共同求解放谋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黔东革命根据地期间,第一次实施了党的民族政策,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党的民族工作。

    特别是专门作出了《关于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