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章 才子佳人

首页
琰凝神静听,时而沉思,时而妙语连珠。

    她引经据典,剖析时弊,其见解之深刻,逻辑之清晰,常能切中要害,一语道破玄机。

    从《诗经》的讽喻到《史记》的得失,从天文星象的变迁到地理疆域的沿革,乃至历代兴亡的教训与治国理政的良方……话题信马由缰,却始终不离经世济民的根本。

    我们时而争论,时而共鸣,思想的火花在书斋中激烈碰撞,又奇妙地交融。

     蔡琰之美,不仅在于倾世容颜,更在于她胸中那浩瀚如海的知识与洞悉世事的智慧光华。

    许多困扰我多时的问题,经她点拨,竟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我由衷叹服:“小姐学识渊博,见解卓绝,如暗夜明灯,烛照幽微。

    能聆听教诲,实乃罗业三生有幸!” 她微微垂首,颊边泛起淡淡的红晕,声音轻柔却真诚:“公子过谦了。

    公子心怀天下,志存高远,才思敏捷,每每有惊人之语,发前人所未发,才是真正的当世俊彦,前途不可限量。

    ” “小姐谬赞,罗业愧不敢当。

    一介布衣,唯愿尽绵薄之力,何敢言俊彦。

    ”我心中暖流涌动,她的肯定如同甘泉,滋养着我奋进的决心。

     “公子虚怀若谷,谦谦君子之风,更令人心折。

    ”她抬眸望来,眼波流转,带着不易察觉的欣赏。

     不知不觉,暮色四合。

    我起身告辞,蔡琰送至府门。

    月色如水,洒在青石阶上。

    她立于门前,眸光深邃,似有千言万语,最终化作一句轻柔的期盼:“今日与公子论学,如沐春风。

    他日若有闲暇,还望公子常来,文姬愿再聆高论。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心中怦然,郑重拱手:“能与小姐交流,如饮醇酒,受益良深。

    罗业必当再来叨扰,与小姐共探学问之海。

    ”月光下,她的身影清丽绝俗,我心中那份难以言喻的悸动与愉悦,久久不散。

     频繁的往来,思想的深度碰撞,让两颗年轻而炽热的心,在乱世的阴云下悄然靠近。

    欣赏渐深,仰慕日浓,一份超越知己的情愫,在无声的交流与默契的眼神中悄然滋长,如春藤般缠绕心间。

     时间一长,我们的密切交往,终究引来了流言蜚语。

    洛阳城中,那些倾慕蔡琰已久的世家子弟、青年才俊,闻听此事,难免醋海生波,暗地里对我颇有微词,甚至不乏诋毁之语。

    对此,我唯有泰然处之。

    功名未立,何惧闲言?况且,我赴任无极县令的文书已下,行期将近。

    眼下,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与蔡琰相约共赴的熙园楼文学盛会,就在三日之后。

     洛阳城中心,熙园楼张灯结彩,盛况空前。

    这场由文坛宿老发起、京兆尹王允亲自主持的盛会,吸引了四方名士云集。

    才子们意欲扬名立万,佳人们盼得一展风华,更有无数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前来品评观摩,堪称洛阳文坛一大盛事。

     我与蔡琰联袂而至,一踏入灯火辉煌的熙园楼,便如明珠入室,瞬间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我身着青衫磊落,玉带束腰,一枚温润古玉悬于腰间,举止间既有武人的英挺,又透着儒者的清雅。

    而她,一袭天水碧云纹长裙,身姿高挑丰韵,曲线曼妙,如空谷幽兰。

    乌发仅以素色丝带轻绾,更衬得肤光胜雪,气质出尘。

    两人并肩而行,一个英姿勃发,一个清丽无双,宛如画中璧人,引得满堂惊艳,低语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