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4章 临别

首页
别大的感慨。

    因为华佗在民间的作为,他让陈琳写了一篇悬壶济世的碑文,立在华佗坟前。

     等到任父替曹操看完病,又被崔颂“借”回去给同样回到冀州的郭嘉诊脉的时候,他才被任父小声地告知了真相。

     原来,华佗新研究了一个假死的药方,吃下去会全身发白发青,呼吸、心跳变得微弱,近乎于无,看上去就同死了一般。

     既然知道曹操对自己的猜忌与不满,又不喜欢为曹操卖命,为了金蝉脱壳,华佗想也未想便拜托任父为他遮掩,自己服下假死药,倒地而亡。

     在外人看来,就像是华佗因为悒悒不乐,服药自杀了。

     问询赶来的丁氏倒不怕死人,拉了许多医丞,都说华佗已经死了,回天乏术。

     丁氏不愿信,又等了一日,见华佗仍是这副模样,只得送华佗下葬。

     “崔侯放心,郭侯之病,神医时刻惦记着,只待崔侯得了空,去益州寻他。

    ” 益州,刘璋的地盘。

     崔颂会意,看向旁侧的郭嘉。

     郭嘉但笑道:“我与子琮一起走。

    ” 乌桓已平,荆州刘表不成气候。

    若江东无此外援,则天下可定。

     而主公身边,已聚集了各式各样拔尖的人才:文臣武将,谋士实臣,方技之人……何须忧也。

     郭嘉与崔颂一样,对于高官厚禄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

     只因天下辐裂,人命磋磨,方才放下振衣濯足之心,入世为谋。

     如今曹操权势已丰,身旁人才济济,天下之局渐趋安稳,即便他二人从中抽身,亦无妨碍。

     最重要的是……根据华佗的诊断,他郭嘉之病已行至末路,少则半年,多则三载,随时有危重的可能。

     所余的时日已然不多,他一刻都不愿耗费。

    何况子琮的心痹之症……虽说并无复发之势,却也不宜过度操劳。

     既有去意,崔颂便提前做好了准备,将工作交托给新上任的蒋济,并将自己这些年的著作全部交给郭奕。

     “我府上的藏典,你已看过半数;这些私著,你也看过一些,里面有我与你父的脚注,可稍加参考,不宜尽信。

    ” 不管是对郭奕的发展与日后前程的考虑,还是以安曹老板的心,他们都不可能带郭奕一起走。

     “吾侄季珪,鲁直中正,还望文寰略行照拂。

    ” 让一个十几岁的白身少年照顾一个四十岁的朝臣,外人听来或许会觉得奇怪,但崔颂说得自然,郭嘉与郭奕亦没觉得哪里不对。

     见崔颂的嘱咐告一段落,郭嘉续着道:“世人皆知你为我之嗣子,而我与郭文广(郭瀚)素来不睦。

    若他再来烦你,你无需恼扰,也不必出手。

    我离开后,司空将上表于帝,由你承爵。

    ” 郭奕听了,顿时眼睛一亮。

     他倒不是贪图爵位虚名,而是有了这个爵位后,身为低位官的郭瀚就再也不能拿“族伯”的身份过来“教诲”他了。

     将诸事安排完毕后,崔颂再三确认自己布置的暗线,等确定一切无误,他又和郭嘉休整了几日,这才正式向曹操提出辞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