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64、64(改错字)

首页
道:“天晚了,请娘娘起身。

    ” 走出灵堂,景娴才感觉现在的魂魄才是自己的。

     那拉夫人脸像是从水里捞出来出来一样,湿漉漉一片,她牢牢地抓着景娴的手,拖着嗓子不停地喊着景娴的名字,白发从她的额头上凌乱地耷拉下来,整个人憔悴了很多。

    景娴拿出手帕,为那拉夫人擦去眼泪,哽咽着劝慰了半天,她才收住眼泪。

     回到宫里,景娴静静的坐了一夜,没有泪水,只有淡淡的悲伤。

     天渐渐亮了,新的一天开始了,景娴又恢复了往日的神情。

     转眼便进入了七月。

    相传农历七月十五日是目莲和尚救母之日,叫中元祭扫。

    佛教故事传说目莲和尚的母亲,生活于饿鬼之中终日难以得食,释迦牟尼佛便下令作盂兰盆会在七月十五这一天将五味百果放于盆中,“供养十方大德”,此后,其母果能得食。

    目莲死后他的弟子照例举行盂兰盆会,于是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每年七月十五京城各街巷都要搭建高台上设鬼棚座,讲经文放焰火,以济孤魂。

    临池焚化彩纸制作的法船,燃点河灯,称作“慈航普渡”。

    皇宫王室更是热闹非凡。

     每年中元都在万善殿设盂兰道场,从十三日到十五日,在西苑三海放河灯由小太监手持荷叶燃烛其中布列两岸,数以千计。

    还用琉璃作河灯数千盏置于太液池中。

    中流驾龙舟,奏梵乐,作禅诵,由瀛台南过金鳌玉蟓桥绕白塔山到五龙亭而返。

     宫里热闹了两日,接下来便准备着前往木兰秋荻。

    今年因为,东儿还小、小燕子又怀孕身孕,紫薇和小燕子便不能伴驾。

     临行前,小燕子和紫薇递了牌子进宫,同皇后说了半天儿的话,才恋恋不舍的出宫去。

     回宫已是深秋。

     兰馨手中拿了一条新绣的抹额,呈到了景娴手中:“皇额娘,兰儿这几天给皇额娘新绣了条抹额,皇额娘看看绣纹、式样可妥当?” 景娴笑着接到手中细细看来,见是一条宝蓝色绸面打底,上边拿金线绣出了蝴蝶螺钿纹,正中缀着一颗明珠,绣工精致,大样已经出来了,只剩下一些边角还未绣好,一看便知是废了不少心力的,当即赞道:“这宝蓝色拿金线点缀还是雅致中透着富丽,难得的是这绣工!真真儿让人越看越爱呢!你真是费心了!” 兰馨笑着道:“兰儿在府里也没什么事儿打发时间,做些针线活一天便也就过去了。

    ” “下次将孩子带来,让皇额娘看看小外孙长高了没,长壮了没?” 提到孩子,兰馨眼中的笑意更浓,“女儿怕孩子吵了皇额娘。

    ” 景娴微笑着道:“在吵能比的过萱儿?” 宁萱听说自己,笑着跑过来靠着景娴道:“皇额娘又说萱儿什么呢?” “说萱儿是个静不住的,刚才又去什么地方玩去了?” “萱儿刚才去上书房了,两个哥哥都专心的读书,没有发现萱儿,萱儿在外面看了一会儿,便回来了。

    ” 因兰馨在,景娴也不好说破宁萱去上书房是为了缠着和琳教她射箭。

     小燕子出了月子,便进宫请安。

     见小燕子皮肤到比以前还要好,少妇的风韵也多了几分,真真比没生孩子时还要漂亮。

     小燕子生了个儿子,但她更想要个女儿,女儿更加贴心。

    景娴好久没见小燕子了,今日便将她留在宫里用了晚膳。

    乾隆因今日有政务要处理没有来,派了吴书来赏赐了小燕子很多东西。

     乾隆进来,见临窗的暖炕上,皇后身着紫色绣花旗装挽了头发只插了一根金簪,手里拿着一个没绣完的荷包斜倚在明黄色的迎枕上,一双小儿女躺在皇后两边说着话,这样的场景让乾隆心里一暖。

     众人见乾隆进来忙跪地请安,宁萱、永珲和景娴也都下了炕。

    乾隆在炕上坐了,两个孩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