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的一声脆响,算盘珠子崩飞了两颗,在地上弹跳着滚到陈志远脚边。
超市收银台前,一个烫着卷发的中年妇女正指着收银员的鼻子骂:"小贱蹄子!连个账都算不清,也配站柜台?"
收银员小赵不过十八九岁,脸涨得通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她手忙脚乱地翻着账本:"阿姨您别急,我再算一遍......"
"算个屁!"妇女夺过账本摔在柜台上,"三斤鸡蛋一斤八毛五,该两块五毛五,你收我两块八!黑心烂肺的东西!"
陈志远弯腰捡起那颗算盘珠,金属表面还带着小赵手心的温度。
他走到收银台前,从自己钱包里掏出两毛五分钱补上差价:"大姐消消气,是我们工作没做好。
"
妇女这才骂骂咧咧地走了,临走还顺走了一把免费塑料袋。
小赵的眼泪终于掉下来,砸在算盘上碎成几瓣。
"第几次了?"陈志远轻声问。
"今天第七次......"小赵抹着眼泪,"陈总,我珠算考过三级,可人一多就......"
陈志远拍拍她肩膀,目光扫过排成长龙的结账队伍。
每个收银台前都上演着类似的场景:收银员满头大汗地拨算盘,顾客不耐烦地抖着腿,找零时一分一厘的差额常常引发争吵。
最严重的一个柜台,因为一笔六块三毛五的账算了三遍结果都不一样,顾客直接掀了货篮。
当晚的紧急会议上,张建军抱来台笨重的机器:"我从省城百货公司借来的,日本进口的POS机。
"
这台价值上万的设备像个铁皮盒子,通体银灰,键盘上的日文标签已经磨得发白。
陈志远按下开关,机器发出老牛般的嗡鸣,五分钟才打出一张小票。
"太慢了。
"楚明月皱眉,"咱们超市客流高峰时,一分钟要结五笔账。
"
"而且全英文界面。
"张建军翻着厚厚的说明书,"操作员至少要培训三个月。
"
陈志远却盯着机器内部的构造出神。
他前世见过更先进的收银系统,但那需要完整的计算机网络支持——在1985年的中国县城,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我们自己做。
"他突然说。
会议室一片寂静。
半晌,张建军才开口:"志远,咱们连电子计算器都生产不了......"
"找能生产的人合作。
"
这个"能生产的人"出乎所有人意料——县郊的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
陈志远通过秦雪父亲的关系,见到了学院科研处的马处长。
"收款机?"马处长听完陈志远的设想,哈哈大笑,"我们可是研究导弹控制的!"
"原理相通。
"陈志远展开设计图,"都需要输入、计算、输出,只不过一个打导弹,一个打小票。
"
马处长渐渐收起笑容,认真打量起图纸来。
最后他指着核心部分问:"这个计算模块,你打算怎么解决?"
"用军校为高炮研发的简易计算机。
"陈志远早有准备,"我看过《解放军报》的报道,你们把它简化到了巴掌大。
"
三天后,一个代号"长城一号"的联合攻关小组成立了。
军校派出三名专家和五名学员,志远集团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