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6月15日,暴雨持续了整整一周。
红星集团总部会议室的玻璃幕墙上,雨水像蜿蜒的蛇一般扭曲着滑落。
陈志远站在窗前,指尖轻轻摩挲着那份刚从深圳带回的《外资企业KPI管理手册》,烫金的英文标题在台灯照射下泛着冷冽的光泽。
手册扉页上那个醒目的红色印章——"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机密",已经被他用钢笔重重划去。
"真要学洋人那套?"
会议室的门被猛地踹开,张建军带着一身机油味闯了进来。
工程师的军绿工装袖口卷到手肘,露出小臂上几道新鲜的焊疤,右手还攥着半截被拧变形的扳手。
他身后跟着十几个车间主任,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不安和抵触。
"建军,先看看这个。
"苏晓梅的声音轻柔却坚定。
少女今天罕见地盘起了头发,露出白皙的脖颈。
她推过一叠泛黄的考勤表,钢笔尖在某页轻轻一点——上个月三车间迟到早退记录高达47人次,而同期次品率上升了30%。
更触目惊心的是附页的仓库盘点单:某型号轴承莫名短缺200套,签字栏里王振华的笔迹还新鲜如初。
楚明月突然站起身,设计师纤细的手指按下投影仪开关。
幕布上立即显示出她连夜制作的两组对比图:左侧是红星现行"大锅饭"式工资表,密密麻麻的名字后面跟着几乎相同的数字;右侧则是日本丰田的绩效矩阵,两个同样工龄的技工,收入差距能达到三倍。
"这不是要分化工人。
"陈志远将钢笔轻轻搁在图表中央,金属笔身在木质桌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是要让每个螺丝钉都知道,它为什么而转。
"
会议室突然安静下来。
窗外的雨声变得格外清晰,雨滴敲打着玻璃,像无数细小的手指在叩问着时代的门扉。
财务室的日光灯管在深夜依然嗡嗡作响,投下惨白的光。
苏晓梅面前的IBM计算机吐出一张又一张报表,油墨未干的数字在纸上微微晕染。
少女突然停下翻阅的动作,钢笔尖悬停在某个异常数据上——赵明辉表弟任职的仓储科,物料损耗率竟是其他部门的三倍。
"秦医生,您来看看这个。
"苏晓梅轻声唤道。
秦雪的白大褂袖口滑出一支特制的紫外线笔。
光束照射下,那些看似正常的领料单浮现出被化学药剂褪色的痕迹——原始数字被人为修改过,真实损耗足以支撑一个小型地下工厂。
女医生的指尖在几个关键数据上划过,医用橡胶手套与纸张摩擦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建军,准备行动。
"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