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章 舆论风波

首页
报纸摔在柜台上的声音像记耳光。

    陈志远盯着头版标题:《一个知青代销点的创新实践》,副标题却像刀子般刺眼——"投机倒把还是改革先锋?" "来了。

    "苏晓梅声音发颤,手指紧攥着围裙边缘。

     陈志远缓缓展开报纸。

    周雅的文笔犀利如手术刀,将代销点的运营模式剖析得淋漓尽致。

    文章前半部分看似褒扬,后半段却接连抛出尖锐问题:利润分配是否合理?是否侵占集体资源?甚至引用了某位"不愿具名的县领导"质疑其合法性。

     最要命的是配图——那张他在讲解、苏晓梅仰头注视的照片,被配上煽动性图说:"知青与村姑的'合作'究竟为公为私?" "王八蛋。

    "陈志远从牙缝里挤出三个字。

    前世被媒体围剿的记忆如潮水涌来,但这次更致命——1980年的政治环境下,这种报道足以毁掉一个人。

     门外传来嘈杂声。

    王小军跌跌撞撞冲进来,额头挂着汗珠:"陈哥!公社来电话,说要派调查组!" 阳光突然变得刺眼。

    陈志远眯眼看向门外,几个村民正对着代销点指指点点,见他看去又慌忙散开。

    远处土路上,一辆吉普车正卷着尘土驶来。

     "收拾账本。

    "陈志远声音出奇地冷静,"按计划行事。

    " 三人迅速行动起来。

    苏晓梅从柜台下取出早已备好的"明账",王小军把真正的账本藏进特制的墙缝,陈志远则整理各类证明文件——许可证、集体企业登记证、甚至还有给小学捐桌椅的收据。

     吉普车停在门前时,陈志远已经换上最体面的白衬衫,胸前别着毛主席像章。

    从车上下来三个人:公社刘秘书、县商业局干部,以及——陈志远瞳孔骤缩——王建军!这厮居然穿着崭新制服,胸前别着"调查员"的塑料牌。

     "陈志远同志。

    "刘秘书公事公办地递上文件,"根据县里指示,对你处代销点进行例行检查。

    " 文件上盖着鲜红的县革委会大印。

    陈志远双手接过,趁机观察三人表情:刘秘书一脸无奈,商业局干部面无表情,王建军则眼含得意。

    这阵容微妙得很——既不是一棍子打死的整肃,也不是走过场的检查。

     "欢迎领导指导工作。

    "陈志远弯腰引路,用身体挡住王建军探查的视线,"我们全力配合。

    " 检查持续了整个上午。

    王建军像条猎犬般东翻西找,甚至趴在地上敲击地板听声;商业局干部重点核对进货单与销售记录;刘秘书则主要找社员谈话。

    苏晓梅始终跟在后面,每当王建军接近藏账本的墙缝,她就"不小心"打翻茶水。

     中午休息时,陈志远借故溜出后门,直奔公社大院。

    李国栋的办公室门关着,秘书说去县里开会了。

    他咬牙转向邮局,拨通了周雅留下的号码。

     "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