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章 黑市机遇

首页
不同版本的故事。

     "回去睡会儿吧。

    "他打发走两个哈欠连天的伙伴,自己却摸出笔记本,在最新一页写下:"金融杠杆原理:用别人的钱赚钱。

    "想了想又补充:"风险:1.政策变动;2.现金运输;3.赵家。

    " 写到最后一条时,钢笔尖戳破了纸张。

    陈志远想起李国栋抽屉里那份提前下发的文件,以及王建军手腕上时隐时现的上海表。

    如果赵家已经注意到国库券套利的苗头... 太阳完全升起时,陈志远已经站在了红旗中学门口。

    校园比他记忆中破败许多,墙上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标语褪成了淡红色。

    门卫老头听完来意,用拐杖指了指最东头的平房:"周校长在备课。

    " 穿过操场时,陈志远注意到几个学生在水泥乒乓球台上写作业。

    其中一人用的钢笔格外眼熟——英雄100型,和他用来换鸡蛋的那支一模一样。

     周校长比想象中年轻。

    瘦高个子,花白头发,正在黑板上推导一个复杂的几何题。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洗得发白的蓝布衫上,粉笔灰在光柱中飞舞。

     "晓梅说您找我?"他头也不回地问,声音温润如玉。

     陈志远一时语塞。

    前世他见惯了阿谀奉承的官僚和唯利是图的商人,却很久没遇到这样纯粹的知识分子了。

     "关于国库券的事..."他谨慎地开口,同时观察对方反应。

     周校长的手停在半空,粉笔"啪"地断了。

    转身时,镜片后的眼睛锐利如鹰:"你果然发现了。

    " 这句话像钥匙般打开了话匣子。

    原来周校长弟弟周维民在省财政厅金融处工作,早就注意到南方几个城市出现的套利现象。

    但政策尚未明朗,官方态度暧昧。

     "小苏说你很特别。

    "周校长递过一杯茶,杯底的茶叶梗竖立如剑,"现在我相信了。

    " 茶杯温热传递着某种默契。

    陈志远知道,在这个信息闭塞的年代,周校长兄弟掌握的情报网络价值连城。

    他决定赌一把,掏出那份简化版计划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阳光慢慢移过书桌,周校长的眉头渐渐舒展。

    最后他摘下眼镜擦了擦:"你需要多少本金?" "一千。

    月息两分。

    " "太高了。

    "周校长突然用英语说道,发音标准得惊人,"Bankrateisonly0.36%monthly." 陈志远心跳加速。

    这是试探!他深吸一口气,用带着上海口音的英语回答:"Butthisisprivatelending,withpoliticalriskpremium." 两人相视一笑。

    周校长从抽屉里取出封信:"给我弟弟的。

    明天去省城找他。

    "又递过一张纸条,"这是他在财政厅的化名,用这个问。

    " 纸条上写着"周维国"三个字,背面是串电话号码。

    陈志远小心收好,突然想起什么:"周校长,您认识李国栋吗?" "小李?"老人脸上浮现怀念的神色,"他是我最早的学生,七六年那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