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过十几个国家!"
陈志远走近那排蒙尘的奖状,最醒目的是1980年"国家质量银奖"的证书。
他若有所思地问:"设备评估是谁做的?"
"省里的专家组,带头的姓赵......"
马科长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打断了老刘的话。
陈志远眯起眼睛——赵建国的影子果然无处不在。
当晚的招待所里,陈志远摊开收购方案,眉头紧锁。
张建军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份设备清单:"查过了,核心设备保养得不错,但缺少几台关键机床。
"
"被拆卖了。
"陈志远冷笑,"我让周雅查了县物资局的记录,去年有批设备以'报废'名义低价处理给了深圳一家公司。
"
张建军瞪大眼睛:"那不是国有资产流失吗?"
"所以我们要快。
"陈志远在笔记本上写下个数字,"评估价至少被压低了三十万,这是我们的机会。
"
第二天一早,陈志远刚到工业局门口,就被马科长拦住了。
"陈厂长,实在抱歉。
"小个子男人搓着手,眼神飘忽,"厂里有些历史遗留问题,收购的事得暂缓......"
陈志远不慌不忙地从包里取出个信封:"这是三百万的银行本票,随时可以签合同。
"
马科长喉结滚动,眼睛黏在信封上移不开,最终还是苦笑着摇头:"不是钱的问题。
县里刚开了会,说要优先考虑本地企业......"
"哪个本地企业?"陈志远锐利的目光刺得马科长缩了缩脖子。
"永、永红机械厂,他们打算转产摩托车......"
陈志远心头雪亮——永红机械厂是赵建国的侄子赵大强刚注册的空壳公司。
他故作惊讶:"就是那个只有五台机床,连厂房都是租的永红机械?"
马科长支支吾吾说不出话。
这时一辆吉普车疾驰而来,急刹在两人面前。
周雅从车上跳下,手里挥着一份文件:"志远,省经委的加急批复!"
文件明确要求长江750厂"立即启动改制程序,引进志远集团先进管理模式"。
鲜红的印章旁,还有省经委主任的亲笔签名。
马科长面如土色,颤抖着接过文件。
"马科长,"陈志远凑近他耳边,声音轻得像羽毛,分量却重如千钧,"告诉赵大强,他去年倒卖的那批德国设备,海关记录我已经拿到了。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马科长双腿一软,差点跪在地上。
三天后,县礼堂举行了简短的签约仪式。
陈志远签完字,发现角落里坐着个熟悉的身影——老刘穿着洗得发白的工作服,胸前别着枚褪色的厂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