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
"
陈志远已经在笔记本上勾勒出简易生产线:泉水引流→粗滤→配料→杀菌→灌装。
比起辣酱生产的油烟弥漫,饮料车间简直称得上诗情画意。
"先试产一百瓶。
"他合上笔记本,"秦医生负责配方,晓梅核算成本,我去搞设备。
"
下山时夕阳已经西斜。
苏晓梅走在最前面,裤腿卷到膝盖,露出纤细的小腿。
她突然停在一片开阔地,指着远处:"看,多好的厂房地基!"
那是一片背风向阳的缓坡,紧邻公社通往县城的土路。
陈志远眼前一亮——这里不仅地质稳固,而且离水源近,简直是天赐的厂址。
但当他掏出地图核对时,眉头却皱了起来:"这是赵家的自留山。
"
空气瞬间凝固。
赵建国虽然暂时失势,但其家族在当地的势力依然盘根错节。
动赵家的地,等于捅马蜂窝。
"可以用置换的方式。
"秦雪突然说,"医疗站后山有片集体林地,面积差不多。
"
苏晓梅惊讶地看着她:"你懂这个?"
"我父亲是国土局的。
"秦雪轻描淡写地提及从未谈过的家世,"小时候常听他讲土地置换案例。
"
这个新信息让陈志远重新审视秦雪。
在前世商业生涯中,他见过太多刻意隐瞒资源的合伙人,而眼前这位女医生显然不属于此类。
回程的拖拉机突突作响。
陈志远坐在车斗里,望着逐渐远去的山影陷入沉思。
1981年的中国饮料市场几乎是空白,健力宝还要两年后才诞生,而矿泉水更是一块未经开垦的处女地。
若能抓住这个机遇...
"陈志远!"苏晓梅的呼唤将他拉回现实,"王丽华说县里来了个考察团!"
考察团是省轻工厅派来的,带队的是位姓马的工程师。
陈志远赶到厂里时,马工正拿着他们的辣酱瓶子仔细端详,镜片后的眼睛眯成一条缝。
"玻璃瓶成本多少?"这是马工的第一个问题。
苏晓梅流利报出数字:"每个一毛二,占产品成本的18%。
"
"太高。
"马工摇头,"青岛玻璃厂的新工艺能把成本压到八分。
"他转向陈志远,"你们考虑过PET塑料瓶吗?"
这个超前的问题让陈志远心头一震。
PET塑料瓶在八十年代初的中国还是稀罕物,连可口可乐都刚开始试用。
这位马工程师的见识显然远超时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太贵。
"他如实回答,"而且灌装设备要全部更换。
"
马工赞许地点头:"务实。
"突然压低声音,"但如果是做高端产品呢?比如...矿泉水?"
陈志远后背一紧。
他从未向任何人透露过山泉计划,这位陌生人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