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卓一航赖太子之力,替父亲昭雪之后,浩然有归志。
他向太子告了个假,到报子胡同孟家去探访王照希。
不料王照希和孟秋霞都不见了。
卓一航怅然回宫,与太子说了,太子也甚惋惜。
叫人把孟灿的功劳,记在簿上,把孟灿女儿女婿的面貌也画了出来,以便日后寻觅酬报。
卓一航心里暗想:他死时你毫不关心,现在却惺忪作态,做给谁看。
过了几日,卓一航将父亲的骨骸移了出来,放入金坛,向太子告辞。
太子忽道:“卓先生,有一个人想和你一同回去。
” 卓一航道:“殿下府中有人要到陕西去吗?”太子道:“正是。
你迁丧令尊,千里迢迢,有人作伴也好。
”叫卓一航稍候,过了一阵,侍从带上一人,却原来就是那日演技的郑洪台。
郑洪台笑道:“我们两人作伴,多厉害的强盗,大约也能应付了。
”卓一航心念一动,冲口问道:“若然是碰到玉罗刹呢?”郑洪台面色倏变,随即掩饰笑道:“咱们与玉罗刹河水不犯井水。
卓兄不必害怕。
” 两人离了京师,晓行夜宿,路上大家谈论武功,倒也不觉寂寞。
过了二十多天,穿过山西,到了陕西边境。
沿途时不时见有人和郑洪台打招呼,这日来到华阴,西岳华山,已在面前。
卓一航想起华山落雁峰上,有一所道观,观中的道士贞乾道人是师父的知交,师父曾叫自己回家时去拜访他,因对郑洪台说了。
郑洪台道:“那正好了,咱们索性在这里逗留两天,我也要等几位朋友。
” 第二日一早,卓一航邀郑洪台上华山,郑洪台推说有事,但嘱他早去早回。
卓一航独自一人,步上华山。
那华山名列五大名山,朝阳、落雁、莲花、云台、玉女,五峰环拱,峰峦重叠,形似一朵插天花瓣,端的壮丽无俦。
落雁峰是华山第二峰,卓一航行了许久,到了半山,已近是中午时分,山顶云烟弥漫,天色沉暗,卓一航担心下雨,幸好道观已经在望,卓一航步入道观,观内疏疏落落,居然也有几个香客。
卓一航走过经堂,拾级登殿,忽见一个妙龄少女,匆匆走出,颜容艳丽,美若天人,虽是惊鸿一瞥,也觉意夺神摇。
卓一航心想,若她下到半山,碰着大雨,那就糟了。
卓一航进了大殿,通名求见,贞乾道人极为欢喜,亲自把他接入丹房,叫小道士端来华山的名茶。
卓一航替师父问候,贞乾道:“我与尊师已有十年不见了。
想不到他调教出这样一位好徒弟。
”歇了一歇,又道:“你的三师叔红云道人一月之前,倒曾经过此地。
”卓一航道:“我三师叔来做什么?”贞乾道:“听说你武当门下,有五个第二代弟子,全给玉罗刹割了手指,辱骂一顿。
红云道人要找玉罗刹算账呢。
是我把他劝了又劝,劝他不要和小辈斗气,后来也不知他去了没有?”卓一航心想:到处都听人说起玉罗刹,这女魔头不知是怎样凶恶的样儿? 两人谈了一阵,外面仍是闷雷不雨。
贞乾道:“看来怕有一场暴雨,你在这里歇一晚吧。
”卓一航记挂郑洪台和他父亲的骨坛,立刻告辞道:“还有个朋友在等我,下山较快,我还是赶回去吧。
”贞乾托他问候师父,送出山门。
卓一航下到半山,忽然雷声轰轰,乌云蔽天,大雨欲降。
卓一航游目四顾,忽见半山腰处,有个大洞,洞口崖石,刻有“黄龙洞”三个大字,洞外修竹成丛,古松几树,还有石几石凳,想是观中道士见这古洞风景颇佳,特意经管的。
卓一航道声“侥幸”,这山洞正好避雨,于是迈步入内,入了洞后,外面雷声接连不断,大雨已是倾盆而下。
见她睡得正酣,又不敢将她叫醒,心想:“若她醒来,岂不误会我是个轻薄之人。
”于是放轻脚步,走到近洞口之处,盘膝静坐,看外面雨越下越大,虽然心头鹿撞,想那少女颜容世间少见,但却连看也不敢回头去看。
坐了一阵,卓一航忽觉洞中寒意迫人,心想:我是一个练武的人,犹自感到寒意,洞中那个少女怎生抵受,只怕要冷出病来。
又想道:“孤男寡女,虽然避嫌,但若眼见她将因寒致病,于心何忍?避嫌事小,宁愿她醒来怪责我吧。
”于是又放轻脚步,悄悄走入洞中,脱下身上大衣,轻轻盖在她身上。
又蹑手蹑脚,退了出去。
走了几步,忽听得背后那少女翻身的声响,卓一航不敢回头,但听得那少女厉声斥道:“大胆狂徒,敢来欺我?”卓一航忙道:“小娘子别见怪,是我见这洞中寒意迫人,怕你受冷,所以冒昧给你添衣。
”那少女忽然叹了口气,说道:“请你回过头来。
”卓一航好生奇怪,回过头来,还是不敢平视,那少女将大衣递过,说道:“先生适才举动,我都见了。
先生真是个至诚君子,我平生还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的人。
换是旁人,怕不要大肆轻薄。
”卓一航心想这女子说话怎的如此坦率,面上热辣辣的,又听那少女道:“我刚才骂你,是故意吓你的,你可不要见怪。
”卓一航皱了皱眉,心想怎的这样喜怒颠倒,骂人当玩耍的。
那少女鉴貌辨色,笑道:“我生性如此,所以许多人都怕我呢。
我以后一定改了。
”卓一航听她这没头没脑的话,更是奇怪,心想:“你既然性情如此,何必突然要改,你改不改又与我何干。
” 那少女见他尽不说话,面有愠容,又道:“先生还恼我吗?”卓一航急道:“小娘子哪里话来,我怎会恼你。
”那少女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