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4章

首页
林婵接过拆开看了看,题目是:“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以此制艺。

    她略忖了片刻:“此出自《论语.乡党》,杖者,谓为老人矣。

    主以尊敬父辈长者为破题关键。

    ”她把纸还给他,教导说:“这篇制艺不难,我已给你破题,下面由你自己去想罢。

    切记‘制艺’最重要的就是‘义理、词章及考据。

    ’你若能吃透这三样,应试科举便轻而易举。

    ” 萧远道:“小婶婶请详细说说罢。

    ” 林婵解释:“所谓义理,就是深研解透孔孟的思想论点,所谓词章,即辞藻章法,上下连贯且逻辑合理,所谓考据,即引经据典时、需详通出处不得有误。

    要做到这三样并不难,重在平日里多看多背多积累,待到用时自然会水道渠成,信手拈来。

    反之,脑中空空,自然笔下空空,无处可考。

    ” 萧远听得呆了,半晌才道:“这些婶婶里面,就数小婶婶最有学问,你要是去科举,没准能和大哥一样中个状元。

    ” 林婵听他童言童语,忍不住笑了,摸摸他的头:“我一介女流哪里能考科举,倒是你,还有大好的机会呢。

    ” 萧远脑中灵光大现,说道:“小婶婶你听我这样‘起讲’可否?” 林婵便认真听他讲,其间闻有错处,即点出加以指导,不知不觉窗外凉雨已停,月光皎白。

     萧远耳利,忽然说:“似乎有人在叩院门。

    ”他跑到窗前朝外张望,稍顷面色慌张道:“小叔叔带着那姑娘来啦。

    ” “哪个姑娘?”林婵莫名其妙地问。

     “唉呀!就是前日晚间,我找猫时,看见在小叔叔书房里的那个。

    ”他拱手作个辞礼:“我先走一步,小婶婶,后会有期。

    ” 一溜烟地跑出房去了。

     备注:文中关于怎麽制艺有参考相关资料。

     第陆捌章误会 林婵坐在椅上,萧九爷则坐在她身侧。

     那位姑娘熟门熟路的执壶斟茶,林婵仔细打量她,不过二十二三年纪,瓜子脸儿,柳眉杏目,檀口未语先笑,穿一件湖蓝底冰裂梅花纹对襟衫,玉色裙子,身段丰腴有致,尤已胸前两团圆鼓鼓可观。

     她前额一齐流海,令人错看成姑娘,其实脑后盘起发髻,是个年轻小妇人。

     就不晓这发髻是为谁而盘.......林婵冷眼看她先把茶碗捧给萧九爷,萧九爷伸手接过,不晓可是多心缘故,感觉他俩眉眼交碰,继而相视一笑。

     林婵的手指不自觉攥握成拳。

     小妇人再倒了茶,跪在她面前恭敬地捧上,象极新纳的娇妾来给大娘子奉茶的架势。

     林婵有些恍惚,迅即调整情绪,她没甚麽好低落的,萧家这样的翰墨诗书大族,尊荣富贵,爷们娶妻纳妾是极平常的事,没谁会大惊小怪。

     譬如前世里徐巧珍贵为首辅之女又如何,照样无法阻止萧旻纳妾,且不止纳她一个。

     林婵大方的接过茶滑盖吃了口,再顿在桌面上,镇静地问那小妇人:“妹妹姓甚麽?” 萧九爷眸光骤然变得深邃。

     妇人微怔,奇怪地看了他一眼,方道:“回夫人的话,我姓潘,名月楼。

    ” 林婵笑着颌首:“我就唤你潘二娘罢!九爷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