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言杀之,当坐杀也”以此言之,若由君漏言鱼石杀山而走出,是出有恶,不复言复入。
今鱼石之奔,下言复入,知非君漏言,鱼石不杀山也。
冬,十有一月,叔孙侨如会晋士燮、齐高无咎、宋华元、卫孙林父、郑公子�酋邾娄人,会吴于锺离。
曷为殊会吴?(据楚不殊。
燮,息协反。
咎,其九反。
�酋,音秋。
)
[疏]注“据楚不殊”解云:即僖二十一年“秋,宋公、楚子、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会于霍”是也。
外吴也。
曷为外也?(据襄五年不外之。
)
[疏]注“据襄五年不外之”解云:其经云秋“公会晋侯、宋公”以下“齐世子光、吴人、曾阝人于戚”是也。
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
(内其国者,假鲁以为京师也。
诸夏,外士诸侯也。
谓之夏者,大总下土言之辞也。
不殊楚者,楚始见所传闻世,尚外诸夏,未得殊也。
至于所闻世可得殊,又卓然有君子之行。
吴似夷狄差醇,而�见于可殊之时,故独殊吴。
传,直专反。
行,下孟反。
差醇,初卖反;下音纯。
)
[疏]“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解云:即经云“叔孙侨如会晋士燮、齐高无咎”以下是也。
云内诸夏而外夷狄者,即经序诸大夫讫,乃言“会吴于钟离”是也。
注“不殊楚者楚始”至“得殊也”解云:即僖二十一年“秋,宋公、楚子、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会于霍”之属是也。
注“至于”至“之行”解云:即宣十一年“夏,楚子、陈侯、郑伯盟于辰陵”者,是不殊楚之经也。
言卓然有君子之行者,即彼注云“不日月者,庄王行霸,约诸侯,明王法,讨徵舒,善其忧中国,故为信辞”也。
然则讨徵舒,明王法,胜郑而不取,令之还师佚晋寇之属,皆是卓然有君子之行矣。
王者欲一乎天下,曷为以外内之辞言之?(据大一统。
)
[疏]注“据大一统”解云:即元年传云“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注云“统者始也,总系之辞。
夫王者始受命改制,布政施教于天下,自公侯至于庶人,自山川至于草木昆�,莫不一系于正月,故云政教之始”然则王者施政,欲其远近遍及,海内如一,而殊外内,故难之。
言自近者始也。
(明当先正京师,乃正诸夏。
诸夏正,乃正夷狄,以渐治之。
叶公问政于孔子,孔子曰“近者说,远者来”;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是也。
月者,危录之。
诸侯既委任大夫,复命交接夷狄。
叶公,舒涉反,下文同。
说,音悦。
)
[疏]注“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是也”解云:帅,长也。
言子为诸侯之长而为正,谁敢不为正乎?亦是先正于近,乃始及远之义,故引之。
许迁于叶。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雨木冰。
雨木冰者何?雨而木冰也。
何以书?记异也。
(木者,少阳,幼君大臣之象。
冰者,凝阴,兵之类也。
冰胁木者,君臣将执于兵之徵也。
)
[疏]“雨木冰者何”解云:雨与木冰,理不相类,如此作经,故执不知问。
注“木者”至“之象”解云:木始于东方,故曰少阳。
阳比君,故有幼君之义。
震为六子之宗,乃是乾之长子,故为大臣之象也。
夏,四月,辛未,滕子卒。
(滕始卒于宣公,日于成公,不名。
邾娄始卒于文公,日于襄公,名。
俱葬于昭公,是以知滕小。
)
[疏]注“滕始”至“滕小”解云:滕始卒于宣公者,即宣九年秋“八月,滕子卒”是也。
其日于成公者,即此注云“辛未,滕子卒”是也。
二者皆不及名,故曰不名。
其邾娄始卒于文公者,即文十三年夏五月“邾娄子蘧�卒”是也。
其日于襄公者,即襄十七年“春,王二月,庚午,邾娄子�间卒”是也。
书蘧�与�间,故曰名也。
云俱葬于昭公者,即昭元年“六月,丁未,邾娄子华卒”秋“葬邾娄悼公”;昭三年“春,王正月,丁未,滕子泉卒”“五月,葬滕成公”是也。
然则春秋于所闻之世,始录微国之卒,书日书名,明其大小。
滕子卒葬皆在邾娄之后,邾娄之君名于所闻之世,于滕则未,是以知其小于邾娄也。
何氏所以不于会序比之,而据其卒葬者,会是主会次之,未得其义,其大小仍自难明,故如此解。
若然,案庄十六年十二月“邾娄子克卒”;二十八年“夏,四月,丁未,邾娄子琐卒”然则邾娄始卒书曰书名,并在庄公之世,而邾娄卒于文公日于襄公名者,彼是传闻之世,小国之卒例不合书,而庄公之时邾娄之君得书卒者,何氏于克卒之下注云“小国未尝卒而卒者,为慕霸者。
有尊天子之心,行进也”;卒之下注云“日者,附从霸者,朝天子行进”以此言之,直是行而得书卒书日,非其常例,故不取之。
郑公子喜帅师侵宋。
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是后楚灭舒庸,晋厉公见饿杀尤重,故十七年复食。
复,扶又反。
)
[疏]注“是后楚灭舒庸”者。
解云:在下十七年冬十二月。
注“晋厉公见饿杀”解云:即下十八年“春,王正月,庚申,晋弑其君州蒲”是也。
春秋说以为厉公猥杀四大夫,臣下人人恐见及,正月幽之,二月而死,故此注云“见饿杀”也。
注“故十七年复食”解云:即十七年“十有二月,丁已,朔,日有食之”是也。
晋侯使栾�来乞师。
(栾,力官反。
�,于斩反。
)
甲午,晦。
晦者何?冥也。
何以书?记异也。
(此王公失道,臣代其治,故阴代阳。
冥,亡定反,又亡丁反。
治,直吏反。
)
[疏]“晦者何”解云:欲言月晦,例所不书;欲言旦冥,文不言昼,故执不知问。
晋侯及楚子、郑伯战于鄢陵,楚子、郑师败绩。
败者称师,楚何以不称师?(据宋公战于泓,败绩称师。
鄢,于晚反,又于建反。
泓,乌宏反。
)
[疏]注“据宋公战”至“称师”解云:即僖二十二年“冬,十有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朱师败绩”是也。
王痍也。
王痍者何?伤乎矢也。
(时为飞矢所中。
痍,音夷,伤也。
所中,丁仲反。
)
[疏]“王痍者何”解云:王有三军之卫而身见伤,似非其类,故执不知问。
然则何以不言师败绩?(据王痍。
)末言尔。
(末,无也。
无所取于言师败绩也。
凡举师败绩,为重众。
今亲伤人君,当举伤君为重。
以言战,又言败绩,知非诈,当蒙上日也。
为,于伪反。
下“为代公”同。
)
[疏]注“以言战”至“上日也”解云:正以春秋之义,偏战者日,诈者月。
令孤鄢陵之经言战言败绩,知非诈,故当蒙上日甲午矣。
楚杀其大夫公子侧。
秋,公会晋侯、齐侯、卫侯、宋华元、邾娄人于沙随。
不见公。
公至自会。
不见公者何?公不见见也。
(不见见者,恚乞师不得,欲执之。
恚,一睡反。
)
[疏]“不见公者何”解云:公会晋侯,是与会之文;言不见公,疑其非类,故执不知问。
注“不见见者,恚乞师不得,欲执之”即下传云“其代公执奈何?前此者,晋人来乞师而不与,公会晋侯,将执公”是也。
公不见见,大夫执,何以致会?(据不得意。
扈之会公失序不致。
)
[疏]注“据不得意”者。
解云:正以庄六年传云“得意致会,不得意致伐”何氏云“此谓公与二国以上也。
公与二国以上出会盟,得意致会,不得意不致”今会不得意而致会,故据而难之。
注“扈之会公失序不致”解云:即文七年“秋,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传云“诸使何以不序?大夫何以不名?公失序也。
公失序奈何?诸侯不可使与公盟,�失晋大夫与公盟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