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僖公卷十一起八年尽二十一年

首页
云:正以隐四年春“戊申,卫州吁弑其君完”注云“日者,从外赴辞,以贼闻例”然则弑成君者,例书日,即庄八年冬十一月“癸未,齐无知弑其君诸儿”之属是。

    弑成君者例既书日,知弑未逾年君当月明矣。

    今此不月,故须解之。

     十年,春,王正月,公如齐。

    (书如者,录内所与外交接也,故如京师,善则月荣之;如齐、晋,善则月安之;如楚,则月危之,明当尊贤慕大,无友不如已者。

    月者,僖公本齐所立,桓公德衰见叛,独能念恩朝事之,故善录之。

    ) [疏]注“故如京”至“荣之”解云:即成十三年春“三月,公如京师”彼注云“月者,善公尊天子”是。

    注“如齐”至“安之”解云:即襄二十一年“春,王正月,公如晋”彼注云“月者,溴梁之盟,后中国方乖离,善公独能与大国”是也。

    注“如楚则月危之”解云:即襄二十八年十一月“公如楚”彼注云“如楚皆月者,危公朝夷狄也”必如此注者,正以朝聘例时,而书月,故须解矣。

    注“明当尊贤慕大”解云:正覆如齐、晋则月安之。

    注“无友不如已”解云:覆如楚则月危之。

     狄灭温。

     温子奔卫。

     晋里克弑其君卓子,及其大夫苟息。

    及者何?累也。

    弑君多矣,舍此无累者乎?曰有,孔父、仇牧皆累也。

    舍孔父、仇牧无累者乎?曰有。

    有则此何以书?贤也。

    何贤乎荀息?(据与孔父同。

    君卓子,敕角反,又丁角反,左氏经无“子”字。

    舍,音舍,下同。

    ) [疏]“及者何”解云:君之与臣,尊卑异等,今而言及,故执不知问。

    “累也”解云:桓二年注云“累,累从君而死,齐人语也”则彼已有解,故此处不复注之。

    “曰有”解云:桓二年注云“叔仲惠伯是也”“何贤乎”注“据与孔父同”解云:桓二年传云“何贤乎孔父”注云“据叔仲惠伯不贤”然则此言据与孔父同者,谓与孔父同据叔仲惠伯矣。

     荀息可谓不食其言矣。

    (不食言者,不如食受之而消亡之,以奚齐、卓子皆立。

    ) [疏]注“以奚”至“皆立”解云:欲指不食其言之事状矣。

     其不食其言奈何?奚齐、卓子者,骊姬之子也,荀息传焉。

    (礼,诸侯之子八岁受之少傅,教之以小学,业小道焉,履小节焉;十五受大傅,教之以大学,业大道焉,履大节焉。

    骊,力知反。

    少,诗照反。

    大傅,音泰。

    ) [疏]注“礼诸侯”至“节焉”解云:皆艺文志文也。

    注云小道小节,正谓始甲典�师受业;大道大节,谓博习尽诚也。

     骊姬者,国色也。

    (其颜色一国之选。

    选,息恋反。

    )献公爱之甚,欲立其子,于是杀世子申生。

    申生者,里克傅之。

    献公病将死,谓荀息曰:“士何如,则可谓之信矣?”(献公自知废正当有后患,欲�二子于荀息,故动之云尔。

    )荀息对曰:“使死者反生,生者不愧乎其言,则可谓信矣。

    ”(荀息察言观色,知献公欲为奚齐、卓子来动已,故答之云尔。

    欲为,于伪反,下文“为文公”、“不为”、“故为”皆同。

    )献公死,奚齐立。

    里克谓荀息曰:“君杀正而立不正,废长而立幼,(长谓重耳。

    长,丁丈反,注同。

    )如之何?原与子虑之。

    ”荀息曰:“君尝讯臣矣,(上问下曰讯。

    言臣者,明君臣相与言不可负。

    讯,音信,上问曰下讯。

    )臣对曰:‘使死者反生,生者不愧乎其言,则可谓信矣。

    ’”里克知其不可与谋,退,弑奚齐。

    荀息立卓子,里克弑卓子,荀息死之。

    荀息可谓不食其言矣。

    (起时莫不背死乡生,去败与成。

    荀息一受君命,终身死之,故言及,与孔父同义。

    不日者,不正遇祸,终始恶明,故略之。

    背,音佩。

    乡,许亮反。

    ) [疏]注“故言”至“同义”解云:桓二年“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彼注云“言及者,使上及其君,若附大国以名通,明当封为附庸,不绝其祀,所以重社稷之臣”也。

    今荀息一受君命,终身死之,故言及;亦使上及其君,若附大国以名通,明当封为附庸,不绝其祀,所以重社稷之臣,故云与孔父同义。

    注“不日者”至“故略之”解云:正以成君见弑者例书日,今此不日,故解之。

     夏,齐侯、许男伐北戎。

     晋杀其大夫里克。

    里克弑二君,则曷为不以讨贼之辞言之?(据卫人杀州吁。

    ) [疏]注“据卫人杀州吁”解云:即隐四年“九月,卫人杀州吁于濮”是也。

     惠公之大夫也。

    (惠公篡立巳定,晋国君臣合为一体,无所复责,故曰此乃惠公之大夫,安得以讨贼之辞言之?所复,扶又反,下同。

    )然则孰立惠公?(欲难杀之意。

    难,乃旦反。

    )里克也。

    里克弑奚齐、卓子,逆惠公而入。

    里克立惠公,则惠公曷为杀之?惠公曰:“尔既杀夫二孺子矣,(孺子,小子也。

    奚齐、卓子时皆幼小。

    夫,音扶。

    孺,如注反。

    )又将图寡人。

    (如我有不可,将复图我如二孺子。

    )为尔君者,不亦病乎?于是杀之。

    然则曷为不言惠公之入?(据齐小白入于齐。

    )晋之不言出入者,踊为文公讳也。

    (踊,豫也,齐人语。

    若关西言浑矣。

    献公杀申生,文公与惠公恐见及,出奔,不子当绝,还入为篡,文公功足以并掩前人之恶,故惠公入、怀公出、文公入浑皆不书,悉为文公讳故也。

    为文公讳者,欲明文公之功大也。

    语在下。

    怀公者,惠公子也。

    惠公卒,怀公立,而秦纳文公,故出奔。

    惠公、文公出奔不书者,非命嗣也。

    踊,音勇,豫也。

    言浑,户昆反,又户本反,下同。

    ) [疏]注“文公与惠公”至“嗣也”解云:正以同姓之臣尚无去义,况于兄子乎!且惠公、文公庶子,假令不去,亦不杀之,故知去父宜当绝矣。

     齐小白入于齐,则曷为不为桓公讳?桓公之享国也长,(享,食。

    )美见乎天下,故不为之讳本恶也。

    文公之享国也短,美未见乎天下,故为之讳本恶也。

    (桓公功大,善恶相除,足封有馀,较然为天下所知;文公功少,嫌未足除身篡而有封功,故为之讳。

    并不言惠公、怀公出入者,明非徒足以除身篡而巳,有足封之明较也,美不如桓公之功大。

    美见,贤遍反,下同。

    较然,音角,下同。

    ) 秋,七月。

    冬,大雨雹。

    何以书?记异也。

    (夫人专爱之所生也。

    雨,于付反。

    雹,步角反。

    ) [疏]“冬,大雨雹”解云:左氏作“雪”注“夫人专爱之所生也”解云:蔽障楚女而专取君爱,故生此雹灾。

     十有一年,春,晋杀其大夫ぶ郑父。

    (ぶ,普悲反。

    ) [疏]“ぶ郑父”解云:左氏经无“父”字。

     夏,公及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阳�。

    秋,八月,大雩。

    (公与夫人出会,不恤民之应。

    ) 冬,楚人伐黄。

     十有二年,春,王三月,庚午,日有食之。

    (是后楚灭黄,狄侵卫。

    ) [疏]注“是后楚灭黄”解云:在今年夏。

    注“狄侵卫”解云:在十三年春。

     夏,楚人灭黄。

    秋,七月。

     冬,十有二月,丁丑,陈侯处臼卒。

    (处臼,左氏作“杵臼”) [疏]“夏楚人灭黄”解云:庄十年“冬,十月,齐师灭谭”十三年“夏,六月,齐人灭遂”然则灭例月,而此不月者,所传闻之世,始录夷狄灭小国也。

     十有三年,春,狄侵卫。

     夏,四月,葬陈宣公。

     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咸。

    (桓公自贯泽、阳�之会后,所以不复举小国者,从一法之后,小国言从令行,大国唯曹、许以上乃会。

    咸,音咸。

    不复,扶又反,下同。

    ) 秋,九月,大雩。

    (曲阳�之会不恤民,复会于咸,城缘陵,烦扰之应。

    ) [疏]注“由阳”至“之应”解云:谓上十一年“夏,公及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阳�”是。

     冬,公子友如齐。

     十有四年,春,诸侯城缘陵。

    孰城之?(诸侯不序,故问谁城。

    ) [疏]注“诸侯”至“谁城”解云:案上二年“春,王正月,城楚丘”传云“孰城之”彼注云“据内城不月,故问之”然彼经书月,故得此解,此经不月,传云“孰城之”漫道诸侯无所指据,缘陵之号由来未有,故怪而问之。

     城杞也。

    曷为城杞?灭也。

    孰灭之,盖徐、莒胁之。

    (以下皆狄徐也。

    言胁者,杞,王者之后,尤微,是见恐曷而亡。

    恐,丘勇反。

    曷,火葛反。

    ) [疏]注“以下”至“曷而亡”解云:即下十五年冬“楚人败徐于娄林”注云“谓之徐者,为灭杞,不知尊先圣法度,恶重,故狄之也”;文七年“冬,徐伐莒”彼注云“谓之徐者,前共灭王者后,不知尊先圣法度”今自先犯,文对事连,可以起同恶,莒在下不得狄,故复狄徐也。

    一罪再狄者,明为莒狄之尔是也。

     曷为不言徐、莒胁之?为桓公讳也。

    曷为为桓公讳?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天下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也。

    然则孰城之?桓公城之。

    曷为不言桓公城之?不与诸侯专封也。

    曷为不与?实与而文不与。

    文曷为不与?诸侯之义,不得专封也。

    诸侯之义不得专封,则其曰实与之何?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天下诸侯有相灭亡者,力能救之,则救之可也。

    (辄发传者,与城卫同义。

    言诸侯者,时桓公德衰,待诸侯然后乃能存之。

    外城不月者,文言诸侯,非内城明矣。

    为桓,于伪反,下“为桓”“为天下”并注“臣为”同。

    ) [疏]注“外城”至“明矣”解云:正以隐七年“夏,城中丘”;襄十九年冬“城西郛”“城武城”之属,是内城不月。

    外城月者,即上元年夏六月“城邢”;二年春“王正月,城楚丘”之属是也。

    今外不月,正以文言诸侯,非内城可知,故省文。

    而昭三十二年冬“城成周”不月,盖以城天子与内同。

     夏,六月,季姬及曾阝子遇于防,使曾阝子来朝。

    曾阝子曷为使乎季姬来朝?(据使者臣为君衔命文也。

    )内辞也。

    非使来朝使,来请已也。

    (使来请娶巳以为夫人,下书归是也。

    礼,男不亲求,女不亲许。

    鲁不防正其女,乃使要遮曾阝子淫�,使来请已,与禽兽无异,故早曾阝子使乎季姬,以绝贱之也。

    月者,甚恶内也。

    要,一遥反。

    遮,诸奢反。

    �,音逸。

    恶,乌路反。

    ) [疏]注“下书归是也”解云:即下十五年“季姬归于曾阝”是也。

    注“礼,男不亲求”解云:即昏礼不称主人之属是也。

    “女不亲许”解云:即致女之礼是也。

    注“以绝贱之也”解云:谓绝而贱之,不以为诸侯也。

    注“月者,甚恶也”解云:正以遇例时,即隐四年“夏,公及宋公遇于清”八年“春,宋公、卫侯遇于垂”庄三十年“冬,公及齐侯遇于鲁济”之属是也。

    今此月者,甚恶内也。

    范氏云“鲁女无故远会诸侯,遂得淫通”此亦事之不然。

    左传曰“曾阝季姬来宁,公怒止之,以曾阝子不朝。

    遇于防,而使来朝”此近合人情。

    何氏以为曾阝、鲁相近,信使�通,男女之情,风流应合,未世无礼,容或有之,若姜氏如莒之流,宁可然问也。

     秋,八月,辛卯,沙鹿崩。

    沙鹿者何?河上之邑也。

    此邑也,其言崩何?(据梁山言崩。

    ) [疏]“沙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