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珍走。
几个孙女里边,夏桂花恨乌及屋最不喜欢的就是李惜文,但是那种不喜欢也不至于象现在这样对李惜珍。
李大海早就有经验教训,大哥二哥家的事情他要是主动问了,什么事最后都会变成他的事情,他费心费力去做最后还会被骂没有用心做。
所以这一次他就算心里觉得奇怪也只当看不见。
老娘只叫侄女烧一个鱼头根本就没有留他吃饭的意思,他也很自觉,掏出十块钱给老娘,说:“五块钱是下个月的养老钱,还有五块钱是月英省下来把你过年做衣裳的。
”
“来了总要吃一顿饭。
”夏桂花钱是收下揣裤兜里了,留儿子吃饭却不是很热情。
“明朝还要上班,吃饭怕耽误事。
大哥和二哥不在家,我下回有空再来找他们讲话。
我先去坟山上烧纸。
”李大海其实也知道两个哥哥欠他的钱是不可能还给他了,但是有事没事提一提还是很有必要的。
起码他这两个哥哥记得欠他钱,不是特别重要的大事就不会去烦他了。
“那你早点去坟山吧。
”夏桂花没好气,继续擦萝卜。
“哎。
”李大海提着细绳子捆的七刀纸和小捆香出院门。
夏桂花放下萝卜擦子,看着李大海一直到上山头都没有回,恨恨的骂:“没有我们把你送去当学徒,哪有你现在的好日子?亲兄弟你都不亲你跟师兄亲,亲侄子不管你把你师兄养儿子!”
李大海两手空空回到赵书记家,赵书记的爱人王姐已经炸好了花生米,正在煎鱼。
赵书记拿着半瓶酒在煤油灯下看,感慨说:“老李这一调到宁山公社去,几个月就升到农业局当副科长,真是树挪死人挪活哪。
”
王姐笑着说:“我不羡慕别的,我就羡慕他家孩子个个会念书。
我们家老大老二考初中还要复读才考得上,他家的考高中都随便考,对了,他家振华是今年考大学的吧。
”
赵书记听见脚步声晓得是李大海来了,扬声问:“你家振华振国现在在哪里啊?”
“两个都在平京上大学。
”李大海叹气,“别人家上大学都是四年五年,他俩自己拿主意,一个要上六年一个要上八年,还有得供呢。
”
“考上就是大喜事,多念几年怕什么,念书越多越值钱。
”王姐一边翻鱼一边讲,“你是还没跟家里讲吧。
你大嫂前几天还跟人家讲,讲曹老师心高,死活非要把儿女念书又念不出名堂。
还讲你家振华肯定要复读好几年怎么怎么样。
”
李大海叹着气,“真没什么好讲的,我现在完全不想和我大哥家有来往。
两个大的还要供七八年就不讲了,两个小的一个才上高中一个才上初中。
特别是惜文,我是真怕我家搞出什么事拖她后腿。
让我大嫂嘲笑几句算什么。
我只求两个小的念书不受他们影响,都能考出去。
”
“那是不能讲。
不讲别的,你二哥家盯他家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