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怀瑾带着两个传呼机在校园里跟他们见面,详细解说了一番。
两人当场就拍手应下了要合作。
楚怀瑾没有多说什么,只问他们,是否有想过要回国内来发展?
柳庆辉看了楚怀瑾一眼,当即笑开了,“你这小子还学会拐弯抹角了?
放心吧,这是你们研究出来的东西,我们又怎么会带到港城去便宜了那些老外?”
至此,双方合作正式达成。
柳庆辉他们占股六成,楚怀瑾和柳依依占股三成,实验室占一成。
一个月后,柳他们在国内的首家电子机械厂正式成立。
一个半月后,第一批传呼机问世。
同时,国内许多重要城市的传呼台也已建成。
三个月后,他们的电子机械分厂已达十个。
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都能听到“滴滴滴”的声音。
半年后,传呼机的势头不减,传出了国外。
不仅如此,在他们国家的一些小村镇上也有了传呼机的“滴滴”声。
一年后,势头依旧不减反增,各个国家眼红他们的市场。
纷纷跑来寻求合作,柳庆辉直接放话,想要技术不可能,只能从他们这里拿货。
无论那些外国佬放出多么诱人的条件,柳庆辉都没有松口。
无法,那些大佬,只能从桦国进货,把东西拿回他们的国家去卖。
就这样,又过了一年,楚怀瑾觉得时机差不多了。
便悄悄对柳庆辉说,要是再有其他国家的商人,来问他要传呼机的生产技术,他只管卖出去。
说罢,还生怕有人听到了,附在柳庆辉耳边悄悄说了几句。
柳庆辉闻言,眼角的笑意都要溢出来了,这么好的方法,他有什么理由不答应的?
不得不说,柳庆辉是个成功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