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里,我另外负责做些小菜和点心。
有木樨小炒肉,荷叶衬底蒸的翡翠烧卖,后院种的鲜嫩&ldquo苏州青&rdquo,切出细长的菜邦子,拖蛋粉浆用鸡油炸过,桃三娘曾告诉我这叫&ldquo青玉簪&rdquo,做衬菜好看,再洒上炒香的花椒芝麻盐粉,放一束金黄油馓子,切一撮紫红葱头丝提香气便得了。
左右忙活了足有一个时辰,小琥是不懂这些厨下功夫的,只能看着我做,偶尔递把手。
待或拌或汤的几式头羹放入一个梅子青福字长方食盒里,我做的则另盛到红漆圆顶寿字盒里,赵不二原本想我是女孩子,去那萼楼似乎意思不好,但若让小琥跟着,又嫌他性子太闷,轻易不肯言笑的,到了萼楼少不得还要陪些笑意,就还是让我换身干净衣服随他出门了。
夜色中打一盏灯笼,依着一湾桃柳荫里的湖畔行去,水面风荡荡的,倒送来不少凉意。
我也不熟悉路途,所以跟在赵不二身后,渐渐走至一条满布草叶铺就的软路上,前面又有一条河沟,走上河沟上的石桥,能看见桥下倒映了静静的云遮月。
我不禁问道:&ldquo这么远?&rdquo
赵不二回道:&ldquo前面就是了。
&rdquo
果然话音刚落,前方远远就见到一起仿佛灯火雅舍的光景;待近了只见一池青蒲水面,岸上错落几棵正垂花的芭蕉,周围并杵了数盏一人多高的擎枝琉璃灯,照见树下一地瓜田,藤叶间露出乌溜光滑的西瓜生得十分喜人,有三两个童男女子在那奔跑游嬉,其中一个忽然发现我们走来,便站住喊问道:&ldquo来人是赵头羹店么?&rdquo
赵不二赶紧应道:&ldquo是!给碧茏夫人送头羹来了。
&rdquo
&ldquo你们站那等着!&rdquo说着那童子就跑走了。
我一时看呆在那里,想不到青楼居然是这样田园雅致。
过了一会儿,那童子返转来,&ldquo随我来吧。
&rdquo
跟着他绕过蕉树瓜田,就见到灯火映衬的红琉屋角,楼上悬了一块牌匾,写了两个字我却不太认得,想来就是写的&ldquo萼楼&rdquo,而两树怒放的玉兰半掩了台阶,童子嫌我们走得慢,不住回头催促:&ldquo快走,快走。
&rdquo
透着凉意的香气涌入鼻子,耳边飘来清凌凌的乐声,有女子轻轻吟唱着歌,我环顾楼里,雕梁画栋自不必说,还有双双对对的红烛照得上下通明,楼上下几色珠帘间有衣衫裙角摆动,童子让赵不二和我站在厅中央就走了,倒见方才来过头羹店的两位翠衣少年正拿着青草逗架上的绣眼画眉,见到我们进来便相互努一努嘴,一个说:&ldquo你去!&rdquo另一个也说:&ldquo该你去!&rdquo两人争执了两句,其中一个才不甘不愿地走来:&ldquo进来吧。
&rdquo
他却没带我们上楼,而是径直又穿堂到了后院,不曾想这里才是一片天地!
一池几亩开外的荷花,当中砌做莲花形态的戏台上有乐伎并佩饰浓妆的花旦小生正翘足演唱,廊桥分隔四周,递送到各处轻纱帷幕的水窗冰榭,捧着酒壶花果的妙龄少女来来往往,翠衣少年张望了一下,忽走上前去拉住其中一个问:&ldquo夫人在哪家院子?&rdquo
&ldquo在&lsquo花坞春晓&rsquo。
&rdquo
萼楼的格局原来分着高低错落四处院落,分别题为&ldquo风、花、雪、月”依山而建的楼阁为&ldquo风露人间&rdquo,山坳处遍植繁花的小筑为&ldquo花坞春晓&rdquo,有太湖石层层堆砌之上的居室为&ldquo雪鹓屿&rdquo,还有最近的临水行馆叫&ldquo月船仙&rdquo。
赵不二有些掩饰不住的激动,小声给我如数家珍地描述这萼楼的事情:&ldquo坊间传闻风、花、雪、月四位校书都是人间绝色啊,我们这等人是难得见到的,不知道这会儿去花坞是否能见到那位花校书?&rdquo
他的话被前面带路的翠衣少年听见了,回头好笑又轻蔑地道:&ldquo京城来的国舅大人正跟校书先生在院子里追兔子玩儿呢,兴许是能见一见。
&rdquo
果然,穿过园子走进一个月亮门里,就听见一阵欢声笑语,一个男人喊:&ldquo看钻到她裙子底下去了!&rdquo另一个女人连忙叫:&ldquo别踩着大人的头!&rdquo
我一时看呆